市中区创新驱动助推商贸物流和特色餐饮焕发新活力
市中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聚焦商贸物流和特色餐饮等行业,以高效服务化解企业难点、痛点、堵点。一季度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28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2.99亿元(季度核算),同比增长5.1%,增速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为稳定全区经济基本盘做出了贡献。
精准部署
破解问题需求之“难点”
从缓解企业“内心急”入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调研机制、宣讲解释政策,切实掌握企业发展的需求和困难。
组建队伍找准路子。迅速组建由县级领导为队长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帮扶队,协调选派市、区部门和镇(街道)骨干力量1562人。按照“624”工作思路,6个帮扶组分片区,通过走访调研、纾困解难“2个步骤”,落实协助防疫、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纾困解难“4项任务”。
调研纾困迈开步子。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对5.3万家市场主体全覆盖走访调研,健全队员联系重点企业帮扶机制、“心连心”热线诉求收集机制和“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问题处置机制,一般性问题当天办结、长期性问题每周协商,形成问题“诉求—收集—交办—落实—反馈”工作闭环。截至5月17日,已走访调研企业258户、个体工商户3822户,收集问题235个,解决问题212个,问题解决率90%。
梳理政策摸清底子。全面梳理中央、省、市服务业扶持政策51条,针对疫情影响经营等五大类共性问题以及物流运输受阻等50个个性问题,制定项目申报、税收减免、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7个方面的“政策宣讲包”。根据“政策宣讲包”内容,率先对帮扶队员开展全覆盖培训3次,确保干部熟、企业知、市场懂。
商贸流通帮扶队成员单位研判协商解决问题
靶向施策
纾解市场稳定之“痛点”
从解决企业“当前忧”着力,通过指导疫情防控、抓实稳岗就业、落实惠企政策,确保市场主体稳定。
指导疫情防控,企业安心。帮扶队结合当前疫情防控要求,着力当好“通讯员”和“勤务兵”,积极指导家家乐、世豪广场等50余家(户)企业制定紧急防控预案,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企业疫情防控能力。
推动稳岗就业,服务暖心。根据《四川省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迅速制定“市中区稳就业五条”措施,通过上门送岗、线上直聘等方式,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重点群体的劳动工资月均增长180元。启动零手续“免申即享”稳岗补贴返还,发放稳岗类补贴1609万元,惠及企业4272家、职工4.23万人,稳定岗位3.6万个,稳岗率占全市56.7%。
写好“退补”文章,提振信心。以真金白银帮助市场主体排忧解难,通过“面对面”召开金融座谈会、“手把手”上门指导填报、“点对点”搭建合作平台等方式做好“退补”工作。截至目前,共有3万余户市场主体享受税收惠企政策,小微企业占比超15%、个体户占比超80%,共计减免增值税及附加3311万元、所得税1656万元,有效实现“宣传入企业,政策暖企业,帮扶稳信心”。
启动“零手续免申即享”稳岗补贴返还工作
创新驱动
疏通经济增长之“堵点”
从助推企业“长远跑”入手,通过主题活动、多元助销、项目引领等途径,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主题活动,刺激消费点。围绕“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活动主题,“五一”期间引导100余家市场主体开展“重百蕉个朋友·五一来耍”等节庆系列促销活动,着力激发消费市场活跃度。“五一”期间累计245个品牌参与促销,吸引客户约37.65万人次,销售金额约1.05亿元人民币。
多元助销,扩大消费面。线上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乐山数字生活消费月”活动;对接美团等外卖网络平台,引导餐饮企业利用新技术开展定制餐饮服务,促进服务业态转型升级。线下探索商品销售与景区景点联动促销新模式,开展家电下乡促销活动2场次、汽车展销活动20余次,拉动城乡消费联动发展。
狠抓项目,破除中梗阻。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奖补资金3800万元,梳理形成现代商贸、数字物流、特色餐饮、现代金融、休闲康养等23个服务业重大项目,拟投资174.9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6.54亿元。对纳入省、市、区重点的服务业项目集中攻坚,确保如期竣工投运,目前京东五星电器已建成,其余项目正加快推进,开工率达到30%,有力助推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促销费活动下,休闲娱乐业正逐渐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