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新媒体矩阵

  • 中央人民政府|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中共乐山市委乐山市人民政府|
  • 乐山大佛
  • 网站首页
  • 领导之窗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嘉州印象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府要闻

祝贺!乐山市市中区顺利通过首批省级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实验区结项评估

信息来源:市中区
发布时间:2023-01-31 11:49
浏览:
分享到:

近日,四川省民政厅发文确认全省6个首批省级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实验区及3个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全面完成实验区任务,顺利通过结项评估。其中,我市市中区位列其中。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230131115128934002

让我们来看看市中区在实验区创建中有哪些创新举措和取得的工作成效吧。

2020年以来,市中区在推进首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过程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党建引领、找准实验靶向、整合各方力量,推进群策群建,提升创新质效。

1.建机制,促社区治理格局体系化。一是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创新构建“区级—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五级治理体系,形成以5个邻里中心为核心,14个社区睦邻空间和20余个小区邻里空间为支撑、2个商圈红领空间为补充的现代化党群服务平台“红色邻里圈”,大力实施“三带五环”党建领航示范项目,打造领航工作室品牌,全面加强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建设,全区55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党委,下设357个网格(小区)党支部和1658个楼栋党小组,建立10个社区书记领航工作室,推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社区纵向到底、动态延伸。二是推行社会外部资源链接机制。在全市首个成立嘉州社区发展基金。持续深化“双报到”制度,统筹协调市区两级各部门支援力量,形成市、区、街道、辖区单位四级工作联动机制,为基层疫情防控、防汛减灾、环境治理等工作提供人力、资金、资源支持。建立以社区党委为核心,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的区域化党建联盟,实现资源下沉社区、党群服务深入小区。牛咡桥社区通过“社区呼叫、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争取资金500余万元集中整治辖区环境,将过去的“脏乱差”地区打造成集党建、法治、禁毒、科普宣传于一体的“标杆型”阵地。柏杨社区积极链接辖区银行资源,合作开展一周一小区便民服务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三是建立健全社区经济培育发展机制。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发展新路径,提升社区自我服务能力和自我造血功能,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城乡基层治理办、区民政局等部门组成党建引领社区经济发展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市中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发展社区经济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镇(街道)党(工)委、社区“两委”吃透弄懂、抓好落实,已指导成立17个社区经济组织,超50%的社区正筹划或意向成立社区经济组织,典型案例如下:全福街道沟儿口村因村级建制调整成沟儿口社区,在社区“两委”的领导下,成立盛兴公司,坚持“党建+公司”的发展运行模式发展社区经济,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年盈利额稳定在30万元以上,已利用部分收益为社区组道硬化36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71盏,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方面不断完善,剩余收益还能为社区居民带来20余万元/年的分红收入;通江街道柏杨社区成立乐山恒杨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通过与市属国企城投公司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依法承接主城区占道停车、部分农贸市场管理、停车场站管理等业务,充分发挥“国企+社区”城市管理优势,实现社区经济增收近20万元,并有效解决辖区内500余人就业问题,今年还与中国邮政乐山分公司寄递业务党支部签署共建协议,联合打造“柏杨小邮局”社区经济项目,通过“阵地+资源+业务”共建共创将快递寄送业务下沉,覆盖服务周边50余个老旧、三无小区;苏稽镇新桥社区成立乐山诚民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承接苏稽镇中心农贸市场的管理、建立廊桥停车场,对农贸市场和停车场进行规范化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社区形象,至今营业收入达100余万元,实现了社区经济发展和社区规范管理“双赢”。

2.建队伍,促多元共治力量专业化。一是培育社会组织队伍。2020年以来孵化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1个、服务型社会组织5个,引入15个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备案组织30个,投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约130万元,开展社会服务250余场次,涵盖3.6万余人次,为特定群体提供困难救助、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科普体验、儿童服务等常态化、主题式的社会工作服务。二是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古城守护人志愿服务队、益企联盟社区爱心商家等社区志愿服务队以及春华新居、五洲汉唐等小区志愿服务组织共800余个、志愿者12.35万人。推行社区服务“时间存折”制度和养老服务“爱心时间(工)银行”,建立“付出、积累、回报”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机制。三是优化基层治理人才队伍。以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为“小支点”,撬动社区专职队伍建设“大整合”,通过“推荐转岗、淘汰退出、网组融合、补偿辞退、自然退出”“五个一批”,稳定有序清退社区冗杂人员436名,完成全科网格员推荐转岗228名,社区专职网格员公开招聘103名员,实现社区工作队伍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推动社区工作队伍减员增效、结构优化,全面构建起“社区‘两委’常职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专职网格员”为主、劳动保障协理员为辅的社区专职化工作队伍。同时,举办第一届“嘉才·治理精英荟”,评选出14名政治素质好、服务群众实、治理经验足、业务能力强、自身要求严的基层治理精英人才,15例有创新性、可复制性、有事例说话、有实招支撑、有数据佐证的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编成《市中区基层治理人才事迹及治理工作典型案例汇编》。

3.建阵地,促社区服务标准化。一是打造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统筹建设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睦邻空间”,打造可进入、可参与的社区生活新场景,已完成全区55个社区服务阵地的改造提升。二是打造社会工作服务阵地。建设“区级—街道—社区—小区”四级社工站,积极推进3个社会工作服务省级试点项目,建成运行一批街道、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室),通过街道统筹、社区落地、小区链接,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力量,激活调动各类资源,社区服务得到有效提升。三是打造便民服务综合体。建成5个社区服务综合体—心连心邻里中心,使用面积9000余平方米,推动168项审批业务和30余项民生事务下沉邻里中心办理,集便民服务、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服务、市民健康管理、残疾人康复、社戒社康于一体,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4.建平台,促群众自治共管特色化。一是搭建议事商事平台。在府街、柏杨等中心城区搭建“议事厅”等居民议事场所22个,为居民议事、沟通交流、开展活动、邻里交往提供平台,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助推社区形成崇德向善、邻里和谐的良好氛围。二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在通江街道建立“和美通江”线上平台和“党群议事堂”“幸福驿站”“阅读同行”“共享厨房”线下平台。在海棠街道建立“嘉州义仓”公益慈善平台、“安家租客”惠民平台、“乐业嘉苑”就业平台、快递超市便民平台和“乐游嘉州”旅游服务平台。在绿心街道建立养老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和科普体验实体平台。三是搭建群众参与平台。组织开展首届“金点子”大赛、公益微创投大赛,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第一批征集社区治理金点子103个、社区微创投项目42个,经过评选,具体实施了10个社区微创投项目,加大了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团体、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5.建细胞,促小区治理模式化。一是党员带头深耕小区微治理。在物业小区探索构建“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议事决策机制和重大事项支委会前置审议机制,实现党的领导与居民自治有机融合。同时,在街道设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在社区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小区党支部书记、自治组织负责人、业主代表等组成,充分发挥小区党员带头作用,积极探索构建与现代小区管理相适应的物业管理体系。牛咡桥社区运用“党员+”凝聚社区治理能量,组织发动党员站出来、部门沉下来、群众动起来,共解决社区居民迫切关心的基础设施、水电管网、社会治安等6类33个问题。二是自管委牵头老旧小区治理。市中区探索构建“自管委”服务模式,在无物业老旧小区成立自管委1457个。通江街道高墩子社区百诺园小区由“自管委”牵头,通过民主协商制定了《百诺园小区自主管理手册》,对小区卫生、车辆停放等进行规范,小区环境更加有序,居民更加和谐文明。三是抓党建引领促进小区治理。市中区围绕党建引领促进小区治理,充分引导小区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投入小区治理建设经费10万元,举办2届“小区邻里节”,在柏杨1号、五洲汉唐、邦泰国际等小区组织开展“邻里桑榆情”“邻里大家乐”“邻里运动会”等多元趣味活动,吸引辖区内老人、儿童、青少年等各类群体参与,覆盖“三无”、自建还房及物业小区375个,在邻里节活动中化解调节居民矛盾107个,信访案件同比下降15.3%,进一步增强小区居民的凝聚力、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关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33-2131231   市民热线:0833-12345
网站标识码:5111020009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32232号-1   川公网安备5111020200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