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集中对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发布时间: 2023-11-10 09:28
文章来源:市中区

访谈主题网络集中对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访谈时间2023-11-10

访谈嘉宾叶道理  刘鸿飞  王定川  张晓波

访谈背景: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2年,乐山因推进乡村振兴成效突出,荣获当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称号;今年,乐山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为新时代新征程乐山现代化建设夯基固本。那么,乐山近年来的乡村振兴工作如何实施推进?究竟取得哪些突出成效?农业产业化水平怎样?农民的“钱袋子”因此鼓了多少?我们离农业强市目标还有多远?又如何实现既定目标?……

http://59

各位网友,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叶道理,市乡村振兴局总工程师刘鸿飞,市委农办秘书科有关负责人王定川,市乡村振兴局法规信访科科长张晓波4位做客嘉宾已经来到海棠社区,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讨论!

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大家好,我是来自市委农办的叶道理。

刘鸿飞(市乡村振兴局总会计师):大家好,我是市乡村振兴局总会计师刘鸿飞。

王定川(市委农办秘书科有关负责人):大家好,我是市委农办秘书科的王定川,很高兴在海棠社区网友进行交流。

张晓波(市乡村振兴局法规信访科科长):大家好,我是来市乡村振兴局法规信访科的张晓波。

1.想念式感情:对于全面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乐山有关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农民的收入是否增加了?增加了多少?是什么因素最直接影响农民增收?是医疗?教育?或是别的啥?

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感谢网友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关心,一直以来,我们都高度重视提升农民居民收入,这是全面推进农业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今年以来,有关部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主要采取以下4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通过全面拓展就业渠道,积极鼓励农民工创业和就业,截至目前,全市转移就业102.02万人,增加工资性收入6059元。二是通过全力巩固粮食产量、提升畜禽产能、壮大特色产业,实现增加经营性收入3237元。三是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各类产权流转面积3.81万亩,实现交易金额5.37亿元,为村集体增收2665万元,增加财产性收入244元。四是通过调拨农机购置补贴1725万元、耕地地力补贴资金22469.50万元、兑付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983万元等惠农补贴,健全“一卡通”管理机制,增加转移性收入1958元。近两年,我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增长率排位全省靠前。2022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39元,增长6.5%、居全省第6位;2023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9元,同比增长7.7%,全省排位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构成占主导,大于其他三项收入。因此,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最直接影响农民增收。

2.代替沉默:乐山是如何践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

刘鸿飞(市乡村振兴局总会计师):感谢网友对我们工作的关注,我们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尊重客观实际和农民主体地位,主要从3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首先是守住返贫线,构建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制定《关于构建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的实施细则》,全覆盖落实县乡村三级网格长、监管员、监测员、网格员,深化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效的监测帮扶“五定”工作法,通过村情观察员、帮扶干部、行业部门、乡镇等多方协同配合,对边缘群体、特殊群体、突变群体等三类农村易返贫致贫群体进行定期监测、分类画像,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同时,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进一步提升教育、农村医疗、基本住房安全、农村供水等保障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其次是稳住钱袋子,抓好脱贫人口增收。积极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引导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及监测对象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增收产业,落实小额信贷、技术指导等帮扶措施。坚持稳岗就业,落实就业创业补助政策,确保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人就业。通过低保、居家和集中救助等方式进行政策兜底帮扶。第三是扮靓新农村,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以重点帮扶县、村为示范,以乡村建设为牵引,以“五清行动”为抓手,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面源治理,实施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新模式,着力构建文明、美丽、平安、法治新农村。

3.念你の心跳:乐山近年来的乡村振兴工作搞的如火如荼,对乐山的经济发展贡献是怎么样的?这项工作,哪些区县搞得好,都好在哪些方面,能不能举例说明?

王定川(市委农办秘书科有关负责人):近年来,我们以助力全省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引领,聚焦农业强市“九强”目标,围绕“12345”乡村振兴发展摆布,全力构建“1334”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突破120万吨,峨眉山茶、晚熟柑橘、道地中药材、林竹四大产业集群基地总规模突破680万亩,在3年疫情期间,第一产业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20—2022三个年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8%、6.9%、4.5%,推动全市“三农”领域各项工作走在全省第一方阵,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市,6个县(市、区)、9个乡镇、86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先进示范单位,稳住了“三农”基本盘、实现了农业多贡献。全市11个县(市、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比如:峨眉山市被评为世界绿茶黄金产区,“峨眉山茶”品牌价值达到了46.44亿元;井研县着力建设“百里粮油走廊”,全力打造天府粮仓丘区样板;夹江县泽泻种植面积全省第一,2家蛋鸡生产企业成为全国期货市场指定交割场库、厚全集团纳入成都大运会鸡蛋唯一供应商等等。

4.余悸的爱:在乡村,其实有许多人想创业兴业的,但很多苦于没有资金,请问乐山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有没优惠政策?

张晓波(市乡村振兴局法规信访科科长):我们在这方面专门给建档立卡脱贫户、监测对象量身打造了“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的优惠银行贷款,是原扶贫小额信贷的延伸和优化。小额信贷遵循“户借、户用、户还”原则,主要用于我们的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生产,不能用于结婚、建房等非生产性支出,也不能以入股分红、转贷、指标交换等方式交由企业或其他组织使用。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1.64亿元,惠及全市脱贫户、监测对象3.17万户次。

5.一身傲气怎能服输:做优农业特色品牌,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我们围绕峨眉山茶、晚熟柑橘、道地中药材、林竹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在做优农业特色品牌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一是着力减少面源污染。制定《乐山市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化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乐山市推进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力保障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6.4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9.24%。二是强化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为抓手,落实监督管理全程覆盖,坚持质量管控“多元化”,基层管理“网格化”,日常监测“常态化”,抓实产品溯源管理,搜集录入5千余家经营主体的55万余条次生产和销售溯源信息,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确保农产品带证上市,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确定监管员、协管员1785人,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巡查检查。全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99%以上,峨眉山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中区、井研县等9个县(市、区)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三是积极推广绿色种养技术。今年以来,全市推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42万亩次,建设绿色种养循环试点示范区12.8万亩,深化秸秆综合利用,其中还田和产业化利用秸秆约40万吨;全面推行畜牧养殖业标准化生产,共创建部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26个,创建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1个。

6.凌凌漆:现在回到农村,看到以前的很多田地都撂荒了,请问我市是如何做到稳定基本的粮油生产?

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感谢网友对粮食安全工作的关心。撂荒地成因复杂,主要受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村劳动力不足、新型经菅主体经营不善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了一些撂荒现象。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采取系列措施,一手抓撂荒地整治,一手抓稳定粮油生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一是狠抓撂荒地治理。出台《乐山市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整治十条措施》《乐山市开展撂荒地整治专项督导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农户自主复耕、党支部助耕、集体经济托管复耕、经营主体带动复耕、国有企业托管复耕等模式,开展撂荒地整治和复耕复种。2022年,全市共整治复耕地撂荒地10574亩,有效支持了粮油生产。二是坚持“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广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旱地粮经复合种植、粮经作物生态立体种植,努力做到“愿种尽种”“应种尽种”“种满种尽”。同时,加强示范片带动,推动“试验产量”向“大田产量”转化,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2022年全市粮食播栽面积达340万亩,产量保持稳定在120万吨以上。三是及时落实政策支持。及时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兑现耕地地力补贴、稻谷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种粮大户补贴,执行中晚稻粮食收购价,保障种粮农民基本收益,保护和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同时,持续推进完成1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优化改善提升耕作条件。

7.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乐山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刘鸿飞(市乡村振兴局总会计师)近年来,乐山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结合实际探索推行了许多创新举措。如:围绕常态化监测帮扶,创新推行“54321”监测帮扶工作法,做法在全省推广;围绕就业帮扶,创新实施职业教育“蓝鹰工程”,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并做经验发言;围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建共治,创新开展“易地搬迁后扶强基”示范点建设,全省乡村建设现场会在乐山召开。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我们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方面创新开展的“五定”工作法:一是“定人”。压紧压实村“两委”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民小组长等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网格监测作用,实时掌握农户生产生活情况,靠前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二是“定岗”。确定132名乡镇主要领导为防止返贫责任人,每月研判隐患趋势,落实补短措施。三是“定责”。细化明确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和行业部门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四是“定时”。县、乡、村每月5日前逐级研判监测预警情况,行业部门每月5日前反馈风险预警信息,10日内完成识别认定程序。五是“定效”。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情况纳入全市“三农”综合督导和县域政治生态监测预警,常态化开展暗访督查、专项检查,定期进行“红黑榜”通报,坚决杜绝“漏测失帮”。

8.千千夙夜: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不同参与主体会有基于各自立场的不同理解,各位嘉宾你们眼里的乡村振兴是什么样的?能不能给我们描绘一下那振兴后的美丽画卷呢?

王定川(市委农办秘书科有关负责人):对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认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要有美丽的乡村底色,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全面提升;要有现代的产业形态,具有乐山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构建;要有包容的文明乡风,农民精神风貌全面提振;要有配套的公共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补齐;要有共享的幸福生活,全民共建共享、共促共治乡村治理效能全面激发。

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我认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是美丽宜人、业兴人和、一域丰沃的秀美画卷,是乐山版“富春山居图”,具体来讲:一是产业旺,乡村产业实现全链条发展,“乐字号”“土特产”远近闻名,比如说峨眉山茶、竹叶青等,在国内外都很名。二是乡村美,形神俱美的乡村环境全面呈现,彰显乐山气韵的乡村风貌全域展现。三是乡风淳,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繁荣发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四是治理好,农村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一核多元”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构建。五是百姓富,城乡居民收入更加均衡,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9.风吹化了谁的眼:什么是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请条件和方法及申请须知?

张晓波(市乡村振兴局法规信访科科长):通常来讲,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包含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当年监测收入标准以内(2023年为7500元),且因受各种原因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出现突出问题,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户认定为脱贫不稳定户,存在致贫风险的一般农户认定为边缘易致贫户;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出当年监测收入标准,但因突发事件等各类因素导致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出现突出问题,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户或一般农户认定为突发严重困难户。但如果家庭成员存在下列7类情况的,原则上不予认定:有公职人员的,有经商办企业的,有商品房(门市)的,拥有机动车(高价载客汽车、工程机械、大型农机具等)的,有大额存款或基金、股票、投资型保险等有价证券的,整户长期(一年以上)不在本辖区内居住生活的,家庭成员中判刑、收监的。申报途径1.农户自主申报:制定《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在乡镇、村公开张贴,同时发放到户。各县(市、区)全面推行“一码通”,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户本人或委托他人“找干部”、“打电话”、“一码通”等方式自主申报。2.村组网格监测:由村级网格员根据网格排查,了解本组农户生产生活变化情况,收集可能导致农户返贫致贫的风险线索并上报,对“突发伤亡、突发重病、突发重灾、突发事故”等农户,必须第一时间反馈。3.部门风险推送:健全“部门推送、共同监测”的常态化监测帮扶部门信息预警、数据共享机制,县级医保、卫健、教育、住建、水利、人社、民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业、公安(交警)、残联、应急管理、妇联、团委、信访等行业部门监测员通过行业数据筛查、信息监测等渠道发现可能导致农户返贫致贫的风险线索并及时推送。4.集中排查:按照国家和省统一安排部署,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排查。

10.憨包子:想问一下,是否可以围绕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经营管理农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谢谢网友的提问!我们历来高度重视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工作。一是市县乡三级特色产业人才队伍机制建设逐步成熟。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设置农业农村组,直接参与特色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县级农业部门设有产业发展股专门负责指导各地特色产业的生产和发展;乡镇都有农业技术员具体负责茶叶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二是利用科技平台优势做细技术服务。邀请、组织省、市、县专家,利用省级“科技扶贫万里行”和“四川科技兴村在线”等技术服务平台,对口全市11个县(市、区)茶叶和中药材产业经营业主开展产业,开通线上“一对一”精准化服务,农民实现足不出户,就可得到专家优质的技术指导。三是强化产业技术能手培训。今年以来,市县多次组织在茶叶和道地中药材产业主产区,对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进行强化培训。如市农业农村局举办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药材)培训班和高素质农民(茶叶)培训班,五通桥区在石麟镇举办了佛手标准生产技术培训,犍为县举办姜黄产业管护现场培训等,共培训了约500人次。这些人很多都成了行家里手,特别是推荐参加国家、省级茶叶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优秀学员,多人获奖,冠亚军均有斩获。四是完善专技人才培育机制。出台嘉州英才、嘉州科技菁英等人才支持政策,累计培育、支持30余位高端人才干事创业;实施的“家庭能人”培育计划,培育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产业能人”。各县(市、区)也纷纷加大了人才培育力度,陆续出台了支持政策,如峨眉山市实施“峨眉英才”培育计划,沙湾区出台《沙湾区优秀人才特殊支持办法》,分级分类对高层次人才进行补贴和激励。

11.余悸的爱:几年前非洲猪瘟的到来,让许多养殖户损失惨重,现在非洲猪瘟过了这么多年,请问以前受非洲猪瘟影响的家庭农场还建不建议养殖生猪?失败的风险多高?

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3月17日印发了《非洲猪瘟应急实施方案(第五版)》。方案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恢复生产:一是具备良好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规模养殖场,引入哨兵猪饲养至少21天,经检测无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经再次彻底清洗消毒且环境抽样检测合格;二是空栏5个月且环境抽样检测合格;三是引入哨兵猪饲养至少45天,经检测无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当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基本进入常态化防控时期,但疫情发生风险依然较高,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扩散。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的疫苗。复养需增强打持久战的思想认识,深入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要做好6项基础工作。一是复养前的评估准备。复养前要对各种与生产相关的因素进行评估(人员,车辆,饲料,水源,周边环境等),做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进行场内采样检测,对可能存在污染的区域进行严格消毒。二是复养前资金的需求评估。养猪业是重资产的行业,猪场的设备升级改造及重新建群均需要大量的资金,复养前必须要充分做好资金需求的预算。三是复养前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牢固树立生物安全的意识,关键的地方安装摄像头。完善外出请假登记制度及返场的隔离制度,个人物品做好严格的消毒处理。四是终末消毒后的病原检测。引种前要保证猪场完全干净。可以在猪场的每个角落采集样本,送去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比如猪圈的产床缝隙、地下水和污水沟等处。五是引种源头和应激的管控。引种时,需要源头猪场,提供非瘟等检验报告,做到安全引种;在引种途中,我们要特别留意猪群的应激情况,因为很多猪病都是在应激后才发病。六是合理保健。引种后,请注意猪群的保健,尤其是对病毒性疾病的驯化,以及猪群免疫力的提升。比如,可选择多种维生素和益生菌类营养药进行饲喂。

12.情丝指间绕:脱贫攻坚尽管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农民增收困难,持续发展难度较大,请问乐山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如何巩固脱贫成效,确保村民持续增收不返贫的?都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刘鸿飞(市乡村振兴局总会计师):我们始终把抓好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关注收入较低脱贫人口和收入同比下降脱贫人口“两类群体”、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安置区“两个地区”增收情况。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发展产业。对脱贫攻坚以来各类帮扶产业项目进行全面摸排分析,按照“四个一批”分类建立完善工作台账,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果。二是壮大家业。对脱贫村集体经济情况进行认真摸排,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方式,探索建立“强村公司”等新机制,有效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脱贫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三是抓好就业。全面落实好脱贫人口跨省务工交通补贴、企业吸纳脱贫人口税收减免等就业帮扶政策;着力解决好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问题,确保搬迁稳得住、防止规模性返贫;持续做好雨露计划毕业生和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务工就业工作,针对性开展“一对一”帮扶就业,着力提高就业率。通过上述措施,我们确保了全市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农民收入增速、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增速的“两个高于”的目标。

13.筹谋:乡村振兴中的一些具体项目,实施成效与农民息息相关。有些项目短期易见成效,有些需要长期持续投入,却是惠及农民的基础性工作。怎样做到长短兼顾,保障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持续推进?

王定川(市委农办秘书科有关负责人):持续强化规划引领、资金投入、改革赋能等要素保障,不断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效力效能。一是坚持“深谋细研”,擘画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发展蓝图。加快编制市、县、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未来5年、到2035年、到本世纪末乡村振兴“路线图”“施工图”,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二是坚持“协同发力”,健全渠道多元、保障有力的投入机制。策划生成一批基础性、战略性项目,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完善金融服务和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三是坚持“全域统筹”,完善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资源网络。加快完善农村路、水、电、气、通讯等“覆盖网”,统筹配套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服务网”,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四是坚持“改革赋能”,激发同频共振、成果共享的振兴活力。扎实开展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农村改革试点,不断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内在价值,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14.旧久:“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当前农民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参与程度如何?下一步应如何改善?

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今年年初,市委召开现代农业专题会,提出加快构建“1334”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其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依靠农民群众。农民在土地上进行种养殖就是一名“生产者”,通过劳动力转移、企业联农带农有了工资性收入就是一名“工人”,从事农家乐、电商等新业态就成为一名“创业者”“老板”,可以说当前的农业发展体系全链条都与农民群众紧密联系,农民群众参与广泛。下一步,我们将在守好粮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业+”多种产业融合新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复合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真正让农民群众跳出土地抓增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产业发展中来。

15.大同世界不同的你:现在新建高标准养殖场、老旧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方面有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呢?具体有什么要求?

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近年来,省上相继出台了《推动川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11条措施》《四川省生猪保供稳价九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金融、保险、用地、环保等方面进行支持。但是在资金补贴方面,无普惠政策。目前业主可以争取的项目:一是省级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项目资金上百万,需省级提前储备,并竞争性立项);二是我市在生猪产能补助中,对2023年内新建投产的生猪标准养殖场补贴5-10万元;三是业主可以参与所在县实施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或重点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等,可在新改扩建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上获得一定补贴。当前对标准化养殖场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场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土空间规划和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具备用地备案、环评等相关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二是未发生畜禽养殖污染事件、无非法添加物使用情况、无不按规定处置病死动物事件、未发生重大违法行为、未列入农产品生产主体“黑名单”;三是养殖场规模要求(以生猪为例),一般要求年设计出栏500头以上。如果要申报相关的项目或者是标准化养殖场,详细的申报流程可咨询当地畜牧主管部门。

16.泪与灯花落:农民的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受政策水平、文化水平、信息渠道等方面制约,对此想问问嘉宾,目前引导农民正确认识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乡村振兴,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王定川(市委农办秘书科有关负责人):目前,全市宣传动员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了解乡村振兴还存在部分问题,具体表现在: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虚化、弱化不同程度存在,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有差距;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不同程度存在;个别群众精气神不足,等靠要思想仍然没有彻底根除,农民群众家国情怀、家园意识、家人心理还未完全激发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做响“鸽鸽讲堂”“德古彝汉双语讲堂”等宣讲品牌,用好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宣讲平台,深入开展“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环境卫生“五清”行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教活动等,让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什么是乡村振兴、怎样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二是在提升乡村治理整体效能上下功夫,坚持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健全村民议事、办事、监事体系,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大力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扶持计划,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三是在保护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上下功夫,传承保护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优秀乡土文化,抓好传承农耕思想、保护农业遗产、发扬优良传统等重点工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17.怀念小时候:现在我们看到,初级农产品价格低、农产品卖难等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是不同程度的存在,请问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近年在引进“互联网+”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成效如何?

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感谢网友对农产品销售的关心,对于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在乐山来讲并不多见,一是乐山农产品质优价美,茶叶、中药材、柑橘等特色产业持续带动消费市场升级;二是紧邻成渝巨大消费市场,销路畅通;三是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主要做法有,在稳定农产品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打造绿色、有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基地,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体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再次是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冷藏保鲜设施约5万立方米,引导农产品错峰上市,确保卖个好价钱;另外,多次组织参加省内外各类展示展销,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增强乐山农产品市场影响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近年来,我们在引进“互联网+”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16个市级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乐山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领导小组,印发《乐山市“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实施方案》,确保全市“互联网+”顺利推进;二是坚持重心下沉,以县为单位、乡村为落脚点,把资金、政策和工作力量下沉到基层,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销售服务前移到乡村;三是坚持汇聚众力,鼓励供销、邮政、电信等系统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农村站点以及基础设施、物流体系、网络平台等软硬件建设。这项工作通过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实现了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全市建成益农信息社1872个,保证每个村至少有1个;二是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得到完善,农产品可电商化潜力大大增强;三是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格局形成,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培育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多样化多层次促进了农产品网络销售。

18.尘封的记忆:请问乐山市粮食播种面积有多少亩?听说有种粮大户补贴、粮食生产补贴是真的吗?具体是怎样的?

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感谢网友对粮食生产的关心。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340万亩,2023年的粮食播面会有所增加,大约增加在1%左右。在粮食生产方面的补贴主要以下三种:一是种粮大户补贴。补贴对象为承包或租种耕地达到一定规模(一般平坝地区50亩以上,丘陵山区30亩以上),集中种植主要粮食作物的农户、法人或其他组织;2023年补贴的一般标准为平坝地区为90元/亩,丘陵山区100元/亩,但是个别县(市、区)因地制宜调整了补贴标准,种植面积实施阶梯划分,补贴标准上会有一定差异。二是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补贴对象为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补贴标准是由各县(市、区)根据补贴资金总额和核定的当年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测算得出的。三是稻谷补贴。补贴对象为水稻实际种植者,包括普通农户、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具体补贴标准也是由各县(市、区)根据补贴资金总额和核定的当年稻谷种植面积测算得出。

19.辞曲:乡村振兴,需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目前农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怎样?农民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作用,长远看,将会对乡村振兴带来怎样的影响?

王定川(市委农办秘书科有关负责人):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重视基层、关爱基层、建强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堡垒“磁力效应”和党员干部“头羊效应”,推动农村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推广“彝家·法治新寨”“三资监管”“德古调解”“积分超市”等乡村治理模式,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有效激发了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但受历史因素、自然条件、工作推进等叠加影响,个别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未完全激发。农民是乡村振兴实践的参与主体、成果的享受主体和效果的评价主体,如果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乡村振兴实施机制落实不到位,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20.情丝指间绕:乐山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有哪些鼓励政策?

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乐山市耕地面积246.0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90.77万亩。目前,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29.62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3%;其中在永久基本农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02.72万亩,约占永久基本农田的54%。在2019-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共整治、新建山坪塘400余座,提灌站100余座,蓄水池1000余口,渠系超800公里,建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水网”体系。今年8月,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的通知》,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来,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劳务获得报酬、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在自己的耕地上建设项目,不仅更加用心,建的更好,还起到监督施工单位的作用。目前市上正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

结束语:叶道理(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衷心感谢各位网友对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后面我们会根据网友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完善机制,改进工作,提升效率,促进发展,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力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一域丰沃的嘉州新乡村,再次感谢各位网友的关心、关注、参与,同时也感谢乐山新闻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广大市民朋友、网友广泛交流的平台,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刘鸿飞(市乡村振兴局总会计师):衷心感谢广大网友和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乐山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及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踔厉奋发、接续奋斗,高质量推动我市巩固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写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乐山答卷,谢谢各位网友。

关闭窗口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