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焦三坚持”
推动“嘉里养老”提档升级
——乐山市市中区推动养老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乐山市市中区辖5个街道、11个镇,常住人口83.2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19.2万人,占比23.1%,其中,城市老年人口约11万人,农村老年人口约8.2万人。近年来,市中区坚持“补空白、强基础、提能力、创特色”的发展思路,以“三聚焦三坚持”为抓手,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集中布局,优化农村敬老院收归县管工作机制,着力破解养老服务城乡二元格局,促进养老服务城乡融合发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全区目前已建成2家县级老年养护院、3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5家民办养老院,从业人员417人。
一、聚焦规划引领,坚持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
区委、区政府主动将养老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并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区人大代表票决项目,监督项目进度。2020年以来,投资1.2亿元,在土主、白马、水口3个中心镇新建3家集医养、康养、失能照护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建设床位764张。目前,土主、白马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试运营,水口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比邻中心卫生院建设,已完成竣工验收,计划2025年投入使用。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建成投用,极大提升了农村养老的承载能力,为实现农村养老多层次、全要素、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聚焦提档升级,坚持在“改善服务”上出实效
近年来,市中区着力从解决农村敬老院问题入手,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有条件的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并充分发挥兜底保障功能,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目前已投入860余万元,对地理位置较好、设施设备较新、床位规模较大、服务质量较好的平兴敬老院、罗汉敬老院、区社会福利中心和嘉州社会福利院实施改造提升。改造后各项功能有了明显提升,生活区地面贴有防滑地砖,增添了适老化设施和康复器材、接入服务呼叫系统,完善了消防设施,还增加了文化娱乐设施,建立了就诊绿色通道,进一步强化了照护能力建设,提升了机构服务质量。
三、聚焦资源整合,坚持在“提升效率”上解难题
当前,困扰农村敬老院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如建筑规模小、交通条件不便、基础设施差、服务不专业、安全隐患多、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市中区最远的童家敬老院离中心城区有2小时车程,最小的普仁敬老院在院老人不足20人,最旧的茅桥敬老院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为给广大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更优的服务质量,市中区采取逐步撤并关停的办法,按照“就近转移”原则,把老人和工作人员逐步安排到县级老年养护院和新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撤并关停青平镇普仁敬老院、童家敬老院等7所敬老院,并稳妥推进平兴敬老院搬入新址。
下一步,市中区将继续坚持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制度机制、服务质量、专业队伍、综合监管“四项提升”,把老年人安顿好、照顾好,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让“嘉里养老”更有温度。一是提升制度质效。健全行业监管机制、第三方社会监督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行业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精细化水平。二是提升服务水平。重点拓展“机构照护+居家服务”功能,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组织,持续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提升护理能力和水平。三是提升队伍素质。进一步优化管护人员配备结构,规范任职条件、人员配比、岗位设置、聘用程序及考核制度。加强“专业人才+志愿者”队伍培养,建立养老服务褒扬机制。四是提升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检查抽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经费绩效评估检查、养老服务满意度调查、养老机构安全督查等工作,完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绩效考核办法,推动惠民政策落地落实,促进机构管理规范有序、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