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竹镇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市中区棉竹镇 发文日期: 2019-05-14 14:36 字体: []
     

2018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镇上下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扎实推进“产业发展年”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攻坚克难,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镇共有10个“挂图作战”重点项目,其中:市级8个,区级2个,共计新征土地590余亩,拆除房屋104户,拆迁面积4.4万余平方米,有力保障了市、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乐自高速乐山城区连接线(绕城高速)、成贵铁路、峨眉至夹江联网畅通工程、城市道路桥梁改造提升工程(嘉瑞大道)、乐山八中等项目已建成投运。沿森物流园区、省道308改线工程、金紫街、高坝路北段等项目顺利推进。石桥冲幸福美丽新村已完成场平、宅基地划拨、施工用电、临时道路等项目建设,128户安置户中已有127户办理了建房手续,40%的农户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房安全、风貌控制等工作得到有效监管。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已全面完成清查摸底工作,共清查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480户,个体工商户521户。大力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3家。

二是以同步奔康为目标,脱贫攻坚精准有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扎实抓好住房保障、生活用电、安全饮水、基本医疗等达标整改。加强政策兜底,落实“两线合一”,低保兜底救助4057人,申请救助贫困人口35人,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2人,新增农村特困人员(五保)帮扶11户。严格落实教育、医疗扶持政策,23名学生享受到“三免一补”政策,3名学生享受到雨露计划补助;贫困户县域内住院或慢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不超过5%的政策全面落实,12425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医疗保险一档由政府全额补贴。推进社扶贫工作,红久车业对2名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对口帮扶持。推进金融扶贫工作,落实小额扶贫信贷贴息464.5万余元,购买“扶贫保”124户。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开展精准扶贫就业培训6480人次;大力实施“贫困家庭奋进计划”,兑现2017年家庭奋进计划补助奖励11416.7万余元,申报2018年家庭奋进计划补助奖励9214.3万余元。

三是全力推进环保攻坚,生态环境改善向好。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强化政治担当,持续用力保护生态环境。扎实推进“四大战役”,大气污染防治、“河长制”工作、秸秆禁烧、“散乱污”企业整治、畜禽污染防控、黑臭水体治理、中心城区建成区内禁止燃放灯花爆竹、污染源普查等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禁养区内61户关闭搬迁的畜禽养殖(场)户全部监管到位,12户存在复养问题的养殖户已全部完成整改。新建污水处理站2个,实施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2个,治理黑臭水体5处约4.4公里。落实镇、村、组三级河长51人、湖长49人,悬挂宣传标语8幅,设立警示牌4个、河长(湖长)公示牌11个。扎实开展清河行动,共投入资金约68.2750余人次,清理水葫芦、垃圾、漂浮物750余吨。大力整治城乡环境。深入推进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创卫和健康知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832,张贴创卫标语22副,张贴控烟标识110。落实常态化保洁制度,加强公路、铁路沿线和集镇卫生整治,清除卫生死角100余处,清理各类垃圾810余吨,牛皮癣”3200处。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签订责任书3000余份,清理规范流动商贩和占道经营80余处,拆除户外广告和店招牌150个,拆除违章搭建建筑物3300平方米。整治“三小场所”61家,新增“三防”设施120个。做好病媒生物防治,放置毒饵盒100个,喷洒除“四害”药物11.5公斤,清理“四害”孳生地92处。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对主街道电力线路、通讯线路杂乱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和改造,拆除旱厕3处,改建公厕2个,新建垃圾池10个,新增环卫设施56个,整治和修复人行道、排污管道600余米,铺设油砂道路4000余平方米,行道树换栽换种80余株,安装太阳能路灯22盏。大力整治车辆乱停问题,新设标准停车位90余个,设置停车警示标识标牌20个。全年,共计投入人力8000余人次,资金110余万元,解决了集镇“脏、乱、差”的突出问题,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

四是深化改革,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为抓手,研究制定了乡村振兴工作规划和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实施方案。石桥冲村按照“一心一带两区”的村庄规划,现已整合土地资源900余亩,引进了海棠香国、乐雅苑、椿上等乡村旅游项目,完成了半边山电排水利灌溉工程和饮水工程建设。天空山村按照“两区,三基地”的村庄规划,以“党建+农村合作社”的形式,成立了双峨合作社、穗农合作社、天空山商贸有限公司等经济组织,吸引资金100余万元,吸纳会员1500余人,引进了中药材、水果种植、鳄鱼谷等项目,开启了“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镇各村(社区)已全面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天空山村作为全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还探索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锁定工作,成立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社、股权量化等工作也在同步推进。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措施和办法,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55.9万余元,人均达到49.96元,全面完成了消除“空壳村”的目标任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制定了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促进新增土地流转4500余亩。完成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参保6531人;实施巨桉纯林改造、重点防护林工程1970余亩,兑现补助资金78万余元。

五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民生保障不断优化。区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共计发放各类救灾救济资金、低保资金、高龄补贴、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残疾人补贴170余万元,为因灾困难群众发放棉被325 床。卫计事业加快发展,区肿瘤医院项目已进场施工,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发展。认真落实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1360人。认真落实计生政策,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30余人,新出生人口计生率达99% ;新增农村家庭奖励扶助 44人、特扶12人,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1200户,调查准确率和兑现率达100%文化工作创新发展,成功申报“永青阁毛笔”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扭连扭”、腰鼓、龙灯等本地民俗艺术,组建了农民模特队、腰鼓队等多支文化宣传队伍;开展了“乡村文化记忆名录”普查,编撰收录祝氏祠堂、姜公堰、大锣坨的传说等本土精品故事10余则,编制了棉竹镇“乡村文化记忆薄”,打造了“乡村文化记忆展馆”;开展了村歌、村徽创作评比,谱写《棉竹赋》《大美石桥冲》等9首诗词,成功举办了“唱响村歌、感谢党恩”文艺晚会。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不断巩固,共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安全、食品安全、企业安全生产、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森林防火等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180余次,整改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20余个;不断加强依法治镇,开展学法活动40余次,发放法治书籍1000余册,受理法律援助68件,开展治安巡逻146450余人次,受理群众来访40件,办理回复心连心热线68件;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召开动员部署会13次,悬挂横幅20余条,张贴宣传标语1200余份,形成“扶正祛邪、弘扬正气”的良好社会氛围。武装工作不断加强,全面完成了基干民兵整组点验、年度军事训练和防洪抢险、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等工作;全面完成年度征兵工作任务,共送检43人,应征入伍9人。

六、持续推进正风肃纪,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我们坚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区委八届五次全会等重大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政府系统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行政,集中抓好《宪法》《行政处罚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和落实工作,认真落实重大事项集体议定制度,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2件,综合满意率达100%。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全面推行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清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33815037张,涉及资金286万余元;核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80347万余元;农机补贴212540元。通过“一卡通”专项清理,整改问题4个,主动追回资金20.4万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全年共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人,书面诫勉4人,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社会评价满意度不断提升。

2019年政府工作思路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镇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一个取向、两个目标、三大支撑、四项重点、五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集中力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优先保障民生,着力强化项目支撑,优化产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棉竹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区委、区政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依法依规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美丽四川.宜居乡村”的创建标准和要求,推进农业与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深度融合,培育、发展乡村民宿酒店、田园综合体、乡村疗养院等新业态。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营造农村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培养造就一支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三农”工作队伍。抓好农村领域的宣传思想工作,因地制宜建设群众文体设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等评选活动,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加大对扭连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整治村容村貌,统筹做好村落规划,禁止乱搭乱建等违规建设行为,引导村民建设错落有致、风貌独特的美丽村落。

二、坚持成果共享,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支持辖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加强自身建设,补齐教育短板,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满意度。加快推进区肿瘤医院搬迁项目建设,落实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加强人口和计生管理服务,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创新社会治理,加强法治、安全、信访等社会治理工作,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大力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突出抓好消防、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公共场所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同深化农村社会治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法依规严厉打击村霸乡霸,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掌控、打击力度,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三、坚持精准发力,着力打赢脱贫攻坚硬战。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巩固提升已脱贫成果,实现脱真贫、真脱贫。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一超六有”要求,认真落实“六个精准”和“四个一批”;持续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一户一策”补齐发展短板;继续落实“十免四补助”等健康扶贫政策,完善大病救助体系;深入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加强对已脱贫群众后续帮扶和对标整改,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同步奔康。持续开展感恩奋进主题宣讲、“农民夜校”等活动,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事迹,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切实加强干部帮扶,不断增进群众感情,提高群众满意度,夯实脱贫攻坚群众基础。

四、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道路扬尘治理、秸秆禁烧等措施,抓实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坚持问题导向,持续高标准抓好中央、省、市、区督查组反馈问题整改和环保投诉处理,切实做好“回头看”“回头改”工作。深入推进“河长制”,完善“一河一策”方案,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全力推进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落实好“户分类、村收集”的垃圾处理机制,完善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加强环卫保洁、垃圾清运、集镇秩序、沟渠整治等重点治理工作。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养殖污染、黑臭水体治理、“小、散、乱、污”企业治理等工作。打好净土保卫战,逐步减少农业用水、化肥、农药的施用总量,抓好农用地土壤治理修复工作。切实抓好农村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深入实施“绿秀嘉州”行动,推进巨桉纯林改造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五、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自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强化政治建设,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筑牢“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严肃处理各类违纪违法问题。加强自身建设,严格工作纪律,完善财务收支管理、机关学习、值班、接待、公车管理等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将真抓实干、勤政为民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全力补齐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各项民生短板,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