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乐山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市中区政府办 发文日期: 2018-03-20 11:28 字体: []

政府工作报告

——2018123日在乐山市市中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区长许天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二○一七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年”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1.8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6.7亿元,增长6.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5亿元,同口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5.5亿元,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9.3%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我们坚持把项目作为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出台《乐山市市中区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6.337.456.3,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年”工作主题,坚持挂图作战推进项目建设,53个市区两级“挂图作战”项目市中区境内完成投资80.86亿元。成功举办乐山市第四季度集中开工仪式。交通项目推进有力,绕城高速、井沙联网畅通工程等项目竣工,加快推进成贵、成昆、连乐铁路和省道308线改线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省道215线过境公路等项目,投入2亿元实施茅普路、白井路等县乡道路改造,新改建通村公路101公里。城建项目推进有序,苏稽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期)、高速出口改造乐山城区连接线工程、乐自高速九峰出口改造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旅游主导地位凸显。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0亿元,增长20.2%,接待国内外游客1286万人次,增长15.13%,嘉州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景城一体,启动“游城”项目规划,“夜游三江”“夜游凌云山”精彩亮相,开启全天候旅游新模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苏稽文旅小镇、峨眉河流域生态湿地建设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顺利举办第四届旅博会分会场活动。服务业发展质量提升。深入推进“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1,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家、达83家,服务业增加值达181.1亿元,增长9.3%,成功申报为四川省服务业强县。商贸、物流持续发展,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区级运营中心和35个村级服务站建成投运,万华国际红星美凯龙、世豪广场伊藤洋华堂等项目加快推进,开工建设川西南传媒文化创意项目。工业绿色转型加速。新培育规上企业3家、达102家,规上工业产值达245.6亿元。新兴产业稳步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菲尼克斯技改项目竣工投运,长征药业环保搬迁、乐山无线电技改扩能等项目有序推进,实现技改总投资6.7亿元。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粮食总产量9.8万吨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引进都市农业项目6个,建成农业产业基地3个,加快潘家园农场、精灵农谷等项目建设。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7个、家庭农场1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新认证“三品一标”2产品6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面达72.5%

二是以攻坚克难为抓手,重点工作成效显著。我们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取向,敢于攻坚、善于克难,市区各项重点难点工作有力推进,切实做到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全力打赢征地拆迁攻坚战。仅用三个月时间基本完成绿心公园生态搬迁,搬迁农户1486户,拆除房屋46.37万平方米,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解决柏杨六组、草堂变电站等一批拆迁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翰林路南侧、罗浮盛世北侧等拟出让地块拆迁任务;全年完成征地拆迁任务6971亩(不含绿心搬迁),有力保障了嘉瑞大道、瑞祥路、麻浩河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全力保障重大活动安全稳定。积极配合大佛景区仅用50天时间完成“夜游三江”一期亮化工程,并保障活动安全举办;圆满完成第四届旅博会、2017乐山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大力开展“信访积案集中清零”和“百日攻坚战”行动,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理率均达100%,圆满实现十九大期间信访稳定“四零”目标3全力推进环保攻坚。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动真碰硬完成禁养区内389户畜禽养殖户关闭搬迁、556户“散乱污”企业整治、中心城区建成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难点工作,顺利通过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完成率分别达89.8%100%,河长制工作满分通过市级考核,顺利接受了国家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中期评估。

三是以改革开放为引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我们坚持“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活力深度释放,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217项改革任务。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农村集体产权“多权同确”积极推进,逐步实现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4,全区耕地流转率达32.2%,居全市第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省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在全市率先启动“一窗受理”试运行。继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293户,注册资本6.13亿元。加快推进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强化监察委员会各项保障。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进展,成立PPP管理中心,荔枝湾旅游观光道路等9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入省财政厅PPP项目信息库;全力打造“1+N”国有投融资平台(5),做大做强乐山嘉和国资公司,截至2017年底,公司注册资本金达4.5亿元,全年融资7.75亿元,新组建市中区城投公司;积极与市国投、城投集团联合组建乐山大佛旅投公司、乐山市苏稽新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承接市区体制调整,实现工商、食药、交通等市下职能的平稳交接。市中区与大佛景区景城一体化深度融合,旅游综合整治、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合力推进。全面启动省级人社工作示范点建设,扎实推进司法、供销等领域改革。创新创业有力开展。科技引领能力加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个,居全市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54亿元,完成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1600万元,新建创新创业平台载体3家,孵化支持各类创新创业项目18个,完成专利申请500余件。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欧洲、美洲、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宣传营销和经贸对接活动,积极参与2017年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等招商活动,正式签约项目15个,投资总额99.43亿元,预计全年到位市外内资128.42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61%,实际利用外资1.5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302.3%

四是以同步奔康为目标,脱贫攻坚精准有力。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按照“一超六有”6“一低五有”7要求,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5亿元,扎实推进20个扶贫专项,实现2283人精准脱贫、8个市列贫困村退出。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完成住房保障、生活用电、安全饮水、基本医疗等达标整改。持续改善基础条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16674人,实施贫困户住房环境整治2283户;高标准实现贫困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低保标准提高至3730//年;建立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注入首批基金1000万元,发放教育扶贫救助资金186.48万元,救助贫困学生1584人次,发放医疗扶贫救助资金253.45万元,救助贫困群众3252人次,严格落实“十免四补助”8,贫困群众在县域内医院的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义务教育有保障达标率、基本医疗参保率均达100%持续提升造血功能。投入产业扶持基金2000万元,为1936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857.5万元,帮助1220名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实现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市列贫困村全覆盖。全面推进社会扶贫,成立乐山市市中区扶贫开发协会和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乐山市市中区支会,募集资金超过1000万元;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实现30个企业结对帮扶25个市列贫困村全覆盖。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广泛开展“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主题活动,评选感恩奋进典型代表10人;开展“农民夜校”脱贫励志宣讲200余场次;实施“贫困家庭奋进计划”,投入资金550万元,鼓励贫困户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全区196个村、58个社区修订完善村(居)民公约;选派联户干部1538人全覆盖帮扶5754户贫困户,帮扶工作满意度提升至99.2%;成功创建省、市级“四好村”73个,激发农村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持续强化对口帮扶。投入财政资金588万元,对口帮扶峨边县脱贫攻坚,帮助引进产业项目7个,完成教育卫生援建项目25个,建成幼儿园19所。

五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民生保障不断优化。我们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增进人民福祉。全年共投入民生资金1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全面完成“十项民生工程”和26件民生实事。社会保障扩面提质。“五险”参保达82.8万人次,完成全民参保登记16.2万人;投入城乡低保3700余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877万元,救助1.7万人次;发放残疾人补贴370万元,惠及2万余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9%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新增政府购买学前教育学位953个,全年购买学位达2380个。新改建农村幼儿园7所,实现“一乡一公幼”;乐山八中、通江小学等3所学校新扩建项目加快推进;投入资金4000万元实施教育项目30个;发放“三免一补”9资金2796.42万元,惠及学生3.3万人。卫计事业加快发展。区疾控中心建成投用,并启动省二级甲等疾控中心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区人民医院、区肿瘤医院搬迁等项目;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成功创建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9‰。养老事业蓬勃发展。区特护中心建成投用,新建日间照料中心25个、累计达52个,新增养老床位980张、累计达2572张,为1.5万名困难家庭中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文体事业稳步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嘉州大庙会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乐山市第七届运动会和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国家体育总局“2013-2016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全市率先启动“厕所革命”,制定《“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新(改)建旅游厕所20座;全力保障住房需求,完成保障性住房安置1540户,农村危房改造837户;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95%;投入资金570万元,完成石龙乡供水改造工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新建天然气管道150公里;推进新村亮化工程,全区15个乡镇50个行政村安装路灯680盏。社会治理持续深化。“七五”普法全面启动,完成4个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和23个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选派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187名深入基层,实现196个村、58个社区“三官一律”10全覆盖;圆满完成第十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成功创建为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苏稽镇程扁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加快推进市中区更名嘉州区相关工作;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普查成果经省级验收合格。安全形势平稳向好。顺利通过国务院安委会安全检查,全年无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下指标之内;启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基本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及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区国防、双拥、人防、档案、外台侨、妇女儿童、残疾人、应急、地方志和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六是以绿水青山为取向,生态环境改善向好。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政治担当,持续用力保护生态环境。完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成立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完善重污染天气预防和应急预案,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推进“四大战役”11圆满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关停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39台。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区境内10条河流四级河长1212名,制定完成“四张清单”12,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启动凌云河—麻浩河环境综合整治,岷江水质提前提升为Ⅱ类水质,大渡河、青衣江稳定保持Ⅱ类水质,“七河”中竹公溪河稳定在Ⅱ类水质,三条河流水质明显改善,三条劣V类河流主要污染物大幅下降;治理黑臭水体41公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视频监控平台在全市率先建成并投运,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农药销售同比减少5%。城乡环境逐步改善,在全市率先实行城乡环境治理第三方测评;深入实施“绿秀嘉州”行动,推进巨桉纯林改造,营造林3.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5%;认真贯彻执行《乐山市中心城区绿心保护条例》。强化工程治理。预计投入7400余万元建设市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有效治理工业废水污染;开工建设关庙乡、童家镇、茅桥镇3座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罗汉镇、全福镇等15个污水处理厂(站),普仁乡、九龙乡等14个污水处理厂(站)委托第三方运营;市中区首个PPP项目“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完成“两评一案”编制,预计投入资金1.9亿元;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引进奥甘霖、朗坤、光大等环保企业,探索推广废弃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新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至87.7%

七是以转变职能为核心,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我们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加强政府系统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廉政建设,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为民服务能力。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组建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议定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规范性文件8个;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47件、区政协委员提案38件,综合满意率均达100%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新成立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区房屋征收和补偿局,建立更加完善的行政职能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13,行政审批类事项办理提速87.1%,现场办结率、社会公众满意率均达100%。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智慧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完成210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全流程再造。廉政建设扎实有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贯彻执行干部作风“十个不准”和公务接待“七个严禁”。深入实施“护根行动”,着力从“查违法”向“盯违纪”转变,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年开展谈话函询71件、约谈389人、诫勉谈话479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扎实开展精准巡察和专项督查行动,全年共立案112件,收缴违纪资金154.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7.7万元。出台《乐山市市中区“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全面开展脱贫攻坚、稳增长等领域专项审计,强化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审计监管,审减金额801万元,审减率达7.8%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军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市中区发展的各族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运行情况不理想。根据年中对全年经济运行的预测,区政府于20177月提请区人大调整了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经济指标,区九届人大第五次常委会议同意了调整建议。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我区全面完成了中期调整后的主要经济指标,但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剧、投资保持高度增长难度增大、工业下行压力不减、服务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等问题。社会公共服务短板凸显。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当前公共服务资源不足、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还需不断提升;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各种“城市病”不断凸显,停车难、交通拥堵、农贸市场规划布局不合理等城市管理问题亟需解决。环境治理任重道远。虽然在环境治理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大气污染防治、农村水环境治理方面办法不多、力度不够、成效不明显,中心城区环境优良天数未完成目标任务。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受特殊区位影响,市与区、大佛景区与市中区、高新区与市中区多项体制机制交织,市区体制调整、景城一体化后理清了部分职能,但中心城区国土、教育、卫计、城市管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理顺,以推动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正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一八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区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省委治蜀兴川总体方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全市“一个取向、四个定位、五个转变、六项重点工程”14的总体部署和“产业发展年”工作主题,按照区委统一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集中力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市中区。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完成市下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将发展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引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紧扣“产业发展年”主题,强化项目支撑,按照“农业做精、工业做优、服务业做强”的思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坚持项目投资拉动。继续坚持“挂图作战”,扎实推进47个“挂图作战”项目,总投资1204.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54.9亿元。力争万华国际红星美凯龙、世豪广场伊藤洋华堂等项目竣工,加快推进省道215线过境公路、成乐高速扩容、苏稽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期)等项目建设,启动大佛景区南游客中心、乌尤坝禅修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凤洲坝旅游开发、嘉州妇女儿童医院等项目前期工作。全力破解制约瓶颈,理顺重大招商项目和民生项目的市区土地授权与成本分摊机制,盘活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国有河滩地等存量土地,加快致江路大桥等项目拆迁进度;拓宽资金渠道,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地方债券转贷资金支持,探索与央企、银行、基金的多元化合作模式,积极包装生成PPP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强化旅游业龙头地位。始终将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推进,突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旅游供给质量,力争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1亿元以上,接待游客达1415万人次。全面推进景区扩容提质,加快拜佛大道、猫猫冲至大石桥景区道路和嘉定坊、花湖湾、就日峰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景城一体,促进市中区、大佛景区深度融合,变旅游城市为城市旅游,启动“游城”项目建设,加快“夜游三江”二期、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挖掘等项目建设,建成嘉兴路美食街等特色街区,实现游山、游江、游城全面融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苏稽文旅小镇、峨眉河流域生态湿地景观打造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康养、文化体验等新业态。实施“交通旅游”,有序推进荔枝湾旅游观光道路建设,整合悦来荔枝湾、平羌小三峡旅游资源,探索交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十三五”服务业综合试点改革,积极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促进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力争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5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业,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工程,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区级运营中心,推进乡(村)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有序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推动行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沿森物流园区、九峰国际项目重组、牛咡桥市场和长江市场搬迁,规划建设专业物流园区、汽车销售园区、小商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餐饮、住宿、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加快“乐山国际旅游世界城”(一期)、“乐山环球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

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全面推行“破”“立”“降”15,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有序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大力破除无效供给,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依法推进成发纸机、三江特种纤维纸厂等破产企业、“僵尸”企业重组解困,盘活闲置资产。大力培育新动能,加快发展新材料、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力争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推动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川天燃气设备、无线电原址新建等企业技改扩能,推进长征药业环保搬迁,力争全年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梯度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着力扩大直购电、直供气等惠及面,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打造精品工业园区,盘活乐山市工业集中区存量土地,引进优质工业项目,提升发展效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助力农村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优质粮安工程”建设,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8万吨;促进都市农业提质扩面,加快归园田居、精灵农谷等都市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区域农业品牌创建,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个;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个,农业产业化带动面提高到73%。促进农民增收,依托“县乡村特色品牌创建工程”,让更多农民参与特色产业、特色品牌建设;加快发展阿里巴巴农村电商,让农民通过线上销售获取更多收益;强化政策配套,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新打造高标准农田6000亩以上,新改建水产养殖面积1000亩以上,新改建通村公路80.7公里,推进“四好农村路”16示范县创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整治村容村貌,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5个。

二、坚持成果共享,着力补齐民生发展短板

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解决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精心组织十大民生工程,办好办实一批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大教育投入。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学校布局,实施一批学校扩建、改建工程,全力补齐教育短板,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满意度。继续实施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保障普惠性学位供给,实现“幼有所育”。全面推进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完成乐山八中搬迁重建,加快乐山十中、肖坝小学、通江小学等项目建设,加快消除中小学“大班额”现象;规范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知名学校兴办基础教育,扩大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实现“学有所教”。加快优质教育品牌建设,探索与知名学校合作办学模式,打造有亮点、有特色和有影响力的“嘉州名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成“四川省学校体育艺术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县”省级评估验收。

打造健康市中区。增强医疗资源供给,加快区人民医院、区肿瘤医院搬迁和嘉州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项目;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实行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加快区中医医院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创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实现“病有所医”。加强人口和计生管理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积极发展养老产业,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医养一体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项目,加快推进土主敬老院等养老项目建设,新建养老服务机构2家,建成农村日间照料中心3个,实现“老有所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参加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强化民生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全民参保计划登记成果,完成“五险”参保人数达到83万人次;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0个,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4%。全力满足文化需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加快嘉州市民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持续强化住房保障,加大老旧危房排查整治力度,实施棚户区改造570户,加强保障性住房安置,高质量完成一批农村危房改造,实现“住有所居”。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法治、安全、信访等社会治理工作,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建成规范化司法所4个。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新基层治理,整合市区部门、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等多方力量,探索实施“街长制”,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建设“平安市中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做到应急响应准确及时,大力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突出抓好消防、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公共场所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信访法治化、信息化建设,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实现“五个坚决防止”17目标。继续抓好区国防、双拥、人防、档案、外台侨、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和民族宗教等工作。

三、坚持精准发力,着力打赢脱贫攻坚硬战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构建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完成剩余的771名贫困群众脱贫任务,巩固提升已脱贫成果,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聚力精准脱贫。按照“两不愁、三保障”18和“一超六有”要求,认真落实“六个精准”19和“四个一批”20,计划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300万元,推进16个扶贫专项行动。持续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一户一策”补齐发展短板,开展“百企帮百村”,帮助培育特色品牌7个。继续落实“十免四补助”等健康扶贫政策,完善大病救助体系,力争实现贫困患者重大疾病县域外住院个人医疗费用控制在10%以内。强化教育扶贫力度,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坚决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失学和辍学现象发生。深入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帮扶”,加强对12429名已脱贫群众后续帮扶和对标整改,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同步奔康。

强化励志扶贫。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要求,创建省级“四好村”23个、市级“四好村”22个、区级“四好村”34个。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奋进计划”,投入资金14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外出务工、敬老孝老给予奖励和补助。持续开展感恩奋进主题宣讲、“农民夜校”等活动,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事迹,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切实加强干部帮扶,不断增进与群众感情,提高群众满意度,夯实脱贫攻坚群众基础。

深化对口帮扶。投入资金620万元对口帮扶峨边县,计划吸引社会扶贫资金310万元以上。落实产业帮扶,引进龙头企业、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帮助发展高山蔬菜、养殖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强化社会公共服务帮扶,帮助峨边县新建幼儿园2所、卫生室1所,实现“一村一幼”“一村一卫”全覆盖;实行医务人员双向学习交流机制、教育对口支援双向互动机制,组织两区(县)医疗、教师队伍交流学习,强化优势资源互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美丽市中区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不移地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生命工程”来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强化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管控力度,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发展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刚性底线。全面构建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政企协作的“大保护”格局,深化各乡镇(街道)和部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严格执行项目环评、生态补偿、排污许可和总量控制制度,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完成环境监测监察和执法机构改革。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持续高标准抓好中央、省、市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和环保投诉受理,切实做好“回头看”“回头改”工作。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中心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道路扬尘治理、燃煤锅炉淘汰改造、秸秆禁烧等措施,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河长制”,完善“一河一策”方案,治理黑臭水体40公里,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成市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统一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推进全区限养区、宜养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土壤例行监测、污染分类管控、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抓好农用地土壤治理修复工作。打好固废污染防治战,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危险废物监管,确保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提高工程治理能力,加快奥甘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静脉产业园区等环保项目建设。

优化城乡综合环境。坚持规划引领,将绿色发展全面融入城乡发展规划,着力提升城乡规划质量。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新改建20个集镇公厕、8个旅游厕所。持续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乡环境第三方评估和追责问责机制,加强环卫保洁、垃圾清运、集镇秩序、沟渠整治等重点治理工作,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严格农村建设项目管控,突出抓好规划选址、建设面积、建筑风貌等重点环节,形成规范、统一、美观的村居民落,坚决杜绝违法占地、违章建筑。大力实施“绿秀嘉州”行动,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7%

五、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发展活力

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坚定改革定力,坚持开放态度,深入对接国家、省市重点改革,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各项改革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活力。

聚焦推动重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多权同确”,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000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用好PPP、基金投资、项目融资等手段,探索、健全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行机制,并注重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积极开展财政绩效管理改革,推进主管部门编制项目资金筹集计划试点。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和省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做好“一窗受理”和“一枚印章管审批”工作,力争6月前新行政审批局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深化市区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属地职责,进一步理顺中心城区国土、教育、卫计、城管等体制机制。深化市中区、大佛景区一体化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大佛景区与国内外知名景区间友好合作关系,为市中区发展拓展空间。继续推进纪检监察、医疗卫生体制、供销体制、商事制度等改革。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育扶持多元化创新创业载体,力争孵化支持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或项目15个。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2亿元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有效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力争全年专利申请450件。加强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拓展开放合作空间。主动融入国家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拓展与长三角、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等重点区域合作,精准对接我区发展定位,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优质产业转移。继续推进市中区更名为嘉州区相关工作,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组织、城市、景区的交流互动,不断提升我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更多优质品牌和产品“走出去”。坚持精准招商、精准选商,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旅博会等重大活动,加快优质项目引进,促进中青宝科技文化产业园、乐山园道、自驾车旅游营地等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到位市外内资80亿元。

六、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新时代服务型政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建设。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弘扬“红船精神”21,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推进政府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区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

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做好乐山首部地方性法规《乐山市中心城区绿心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民身上,集中精力解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全力补齐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各项民生短板,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启动“智慧政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为群众提供最便捷、高效、全面的政务服务。

坚持勤政廉洁。始终将真抓实干、勤政为民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强化执行力建设,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巩固拓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严肃处理各类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深化“护根”行动,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完善监督体系建设,实现行政监督、民主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增强监督合力。

各位代表:迈入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需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市中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继续奋斗!

注释

1)服务业倍增计划:即到202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较2016年翻番,服务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较上一个五年实现翻番。

2)“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3)“四零”目标:即零进京、零赴省、零重大群体性信访、零恶性信访事件。

4)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即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5)“1+N”投融资平台:即“1”为嘉和国资公司,“N”为市中区城投公司、乐山嘉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专业经营集团公司。

6)“一超六有”:即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

7)“一低五有”:即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

8)“十免四补助”:即对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和抗结核一线药物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健康服务、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重症大骨节病贫困患者以及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的0-6岁贫困残疾儿童给予对症治疗补助。

9)“三免一补”:即免课本费、免杂费、免文具费,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

10)“三官一律”:即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

11)“四大战役”:即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12)“四张清单”:即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

13)“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4)“一个取向、四个定位、五个转变、六项重点工程”:即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对市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一个取向、四个定位、五个转变”发展思路的丰富完善,其中,“一个取向”即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取向。“四个定位”即把乐山建成四川旅游首选地、绿色转型示范市、山水园林宜居城、总部经济聚集区。“五个转变”即推动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推动发展格局由同质同构向协调有序转变,使协调成为内生特点;推动发展方式由简单粗放向绿色低碳转变,使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推动发展路径由传统低端向开放高端转变,使开放成为必由之路;推动发展成果由保障基本向包容共享转变,使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六项重点工程”即“一带两核九组团”“一总部三基地”“一区六带”“一城两新区”“一湖五湿地”“两航四铁六高速”六项重点工程。

15)“破”“立”“降”:即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大力培育新动能、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16)“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路。

17)“五个坚决防止”:即坚决防止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进京上访活动和重大个人极端事件,坚决防止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18)“两不愁、三保障”: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9)“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0)“四个一批”: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21)“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