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8日在乐山市市中区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区长左小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是市中区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的冲击影响,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完成。
这五年,是稳定经济增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2016—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0%,2019年经济总量突破40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走在全市前列,年均分别增长8.0%、9.4%,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新组建兴嘉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区属国企资产规模突破100亿元。
这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发展质效不断提升的五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18年底,1410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5个市列贫困村全部“摘帽”;派出干部216名对口帮扶峨边彝族自治县脱贫“摘帽”。污染防治力度空前,556家在册“散乱污”企业完成整治销号;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绿心公园保护成效显著,全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36%提升至38%;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为88%,劣Ⅴ类和Ⅴ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成功创建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区,金融、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总体可控,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风险的底线。
这五年,是文旅深入融合,金字招牌不断擦亮的五年。“四篇文章”(1)开局有力,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四川省首批全域研学试点区县,苏稽镇获评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嘉州旅游度假区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文旅产品体系逐渐完备,“夜游三江”、上中顺特色街区、苏稽古镇等新产品精彩呈现。出台《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大佛景区核心区范围由原来的2.8平方公里拓展至5平方公里。嘉州绿心公园、老霄顶公园跻身省级重点公园,文旅综合收入年均增长超15%,游客停留天数由原来的1.7天提升至2.1天。
这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持续转换,三次产业占比从“十二五”末的6.5:47.4:46.1优化为8.3:30.2:61.5,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结构转变。服务业集聚发展,世豪广场、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2%,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工业转型加速,市工业集中区成功更名为嘉州工业园水口工业区,享受与高新区同等政策待遇,完成技改投资27.1亿元,“两园一基地”(2)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提质增效,建成现代化农业园区4个。
这五年,是统筹城乡发展,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的五年。“双创”工作纵深推进,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镇配套设施日益完善,老旧小区改造、“三无”(3)小区治理成效明显,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文明城市综合测评和复查。新区建设赋能,苏稽新区基础设施和大学城建设加快推进,苏稽文旅新城蓬勃发展。立体交通优势凸显,成贵铁路建成投运,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公路扩容提质,以市中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4)全面形成,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运。乡村振兴良好开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这五年,是顺应群众需求,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五年。永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社会保障全面提质,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4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各项社会保障待遇逐年提高,基本养老、医疗保障参保率分别达到95%、94%。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完成乐山八中、太白路小学等项目新改建工程,累计购买学前教育学位2.2万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区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综合中医医院。创新开展社会治理,完成“七五”普法,办理“心连心”热线4.4万件,获评省级城乡社区治理示范区和省级城乡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实验区。
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百年一遇的“8·18”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六稳”(5)“六保”(6)任务,坚持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统筹推进“两手抓”(7),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9亿元,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2%、8.9%。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一年来,我们一体同心、众志成城,全力夺取战疫抗洪“双胜利”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大洪涝灾害遭遇战,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共克时艰战疫情。迅速启动应对。在全市成立第一个区县应对疫情指挥部并始终保持实体化运行,制定第一个县级防控救治预案和诊疗工作方案,建立第一个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和新冠肺炎传染病区。全面联防联控。在全省率先果断关闭景点景区、宗教场所,暂停群众聚集性活动,加强对重点地区入(返)乐人员管控,开展四轮全覆盖排查。作为常住人口100万的重要旅游城市,仅一例输入性确诊病例。常态长效防控。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强人物同防、多病共防,率先建成投运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3个,日均核酸检测最高达1.2万人份。率先复工复产。在全市率先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打好政策支持“组合拳”,累计兑现政策支持1163.4万元,社保减免、稳岗就业支持2.1亿元;率先组织重大项目复工和5万余名中小学师生返校复课。涌现区疾控中心等全省抗击疫情先进集体3个,区敬老院管理服务中心获评全国民政系统抗疫先进集体。
(二)以汛为令抗洪灾。第一时间开展抢险。面对“8·18”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Ⅰ级响应,全区上下团结一心,与各方驰援力量一道抢险救灾,实现“零伤亡”。全面做好转移避险。严格落实“三个避让”(8)“三个紧急撤离”(9)要求,累计转移群众6.2万人次,成功转移、妥善安置凤洲岛1020名受灾群众,创造了“一个也没少”的救援奇迹。快速启动灾后重建。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武警、消防、民兵、志愿者等开展排涝清淤、抢修保通、消杀防疫、次生灾害防治、生产自救等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高质量做好灾损统计,及时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包装生成灾后重建项目134个,推动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
(三)筑牢常态防火墙。优化应急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优化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调度制度。筑牢公共卫生基础。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启动传染病定点医院建设,完成县级医院危急重症和基层医疗机构防治能力提升。提升防汛减灾能力。完成青衣江杨湾堤防水毁整治修复,启动青衣江饶坎、红阳、刘浩堤防整治,“一岛一策”制定8个江心岛灾后重建规划,完成凤洲岛2200名群众房屋征收工作。
二、一年来,我们一往无前、苦练内功,全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
坚持“文旅兴区”,紧扣“文旅发展年”经济工作主题,加快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建设步伐。
(一)擦亮文旅金字招牌。办好文旅活动。配合举办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第七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2020世界研学旅游大会等节会。做响文旅品牌。夜游三江·凌云山、苏稽古镇上榜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乐山“新十景”,上中顺特色街区上榜成渝潮流新地标,嘉定坊入选首批“四川文创集市”,悦来镇荔枝弯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深化文旅合作。组建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大渡河风景道联盟,推动线路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加强文旅招商合作,成功签约奥特莱斯水上购物公园、“数字大佛”等文旅项目9个,总投资306.5亿元。
(二)丰富文旅发展业态。持续扩容提质。乐山大佛文化广场、北码头游船服务中心、嘉州渡游船码头等项目建成投运,南游客中心、凌云路“景点变景区”、凤洲岛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加快推进。深化景城一体。完成“夜游三江”“夜游凌云山”提升改造,上中顺特色街区顺利开街,历史文化遗址重建、战时故宫文物南迁保护和宋祠项目加快推进,实现“游山”“游城”“游江”有机融合。拓展全域旅游。苏稽古镇一期、荔枝弯乡村旅游公路一期、二期、大渡河风景道、峨眉河风景道一期建成投运,稳步推进荔枝弯文旅综合开发。促进文旅融合。完成全域文旅资源普查,加大文创商品研发,做优“大佛印象”文创品牌,推出系列文创产品300余种。新推出美食旅游公交专线,推动文化设施旅游化运用。
(三)做优文旅发展环境。依法铁腕治旅。完成旅游执法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文旅市场专项整治,拉客喊客、黑车黑导等一大批涉旅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完善配套设施。实施服务设施标准化国际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大佛景区5A对标提升,新(改)建旅游厕所4个。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分时预约、错峰游览,严格将接待人数控制在限额以内。健全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做优“大佛先锋”“嘉州小海棠”志愿者服务品牌,“五一”假日文旅工作获文旅部通报表扬。
三、一年来,我们一刻不停、转型升级,全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坚持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重大项目建设,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65个“挂图作战”项目完成投资111.2亿元。
(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园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启动嘉州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加快西部冷链物流园区一期建设,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强化服务业主体培育。持续推进服务业“三百工程”,伊藤洋华堂建成投运,锦江·嘉州宾馆、京泰·皇冠假日酒店建设加快推进,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52家。实施消费提升行动。组织开展“汽车下乡”、家电升级等线下促销活动42次,有力稳定传统大宗消费。持续推进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建设,建成放心舒心示范街4条、示范店556个,服务消费不断提升。
(二)夯实工业发展根基。建强“两园一基地”。投资1.2亿元,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长药二期环保搬迁、杭加节能新材料、庄大混凝土等项目加快推进。启动清洁产业园前期规划,制定《乐山市市中区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推动纺织业完成技改投资1.3亿元。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扩容,医疗废弃物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加快。做优新基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投入资金1.4亿元,完成新(改)建5G基站628个,实现中心城区、大佛景区5G信号全覆盖。
(三)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突出示范引领。深化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悦来镇创建为全市乡村振兴先进镇,大佛街道明月村、白马镇流村村等6个村创建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快园区建设。新培育白马省级现代水产园区,启动荔枝弯农旅融合产业园区、剑峰土主畜牧养殖园区建设,完成苏稽片区产业环线建设。推进保供增效。全面稳定粮猪生产,实现粮食总产量10.7万吨,加快推进正邦、巨星集团生猪养殖项目,新建生猪规模养殖项目47个,年出栏生猪45.9万头。
四、一年来,我们一以贯之、城乡统筹,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不断提升城乡综合服务功能和聚集力,全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75%。
(一)提升城市品质。大力推进旧城更新。坚持“减容、增绿、控高、修复”原则,启动77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通江老街等棚改项目73个,完成九龙巷、顺城街等老旧街区改造提升。联动推进“双创”工作。开展城市功能补短行动,统筹推进管网改造、停车场地、农贸市场建设,建成投用农贸市场6个、各类停车场(点)26个,整治背街小巷130条、拆除各类违建21万平方米。乐山大佛管委会创建为全国文明单位。加快推进缓堵保畅。大件码头至沫若广场堤防综合整治项目、柏杨西路—长青路交叉口渠化改造竣工投运,省道308线、省道215线、致江路大桥等项目加快推进,内外交通更加通畅便捷。
(二)加快新区建设。全力建设苏稽新区。奥林匹克中心主体结构完成封顶,苏棉大道、苏稽大道等苏稽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大学城一期、二期、乐山一职中新校园建设全面启动。加快建设城北新区。成乐高速扩容棉竹互通项目建成投运,完成成乐高速乐山出口改造、棉竹互通人居环境整治和嘉瑞大道—瑞祥路绿化景观提升,加快推进乐山二中迁建、檀木南街和金紫街等项目建设。全面加强要素保障。征收土地4652亩,完成31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土地保障,有力解决了困扰市、区十余年的羊咡山庄等历史遗留问题。
(三)深化社会治理。完善治理体系。成立区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构筑五级治理体系(10)。完成村(社区)和组建制调整,建制社区优化为55个,建制村减少至124个,减幅达44.4%。积极探索发展社区经济,苏稽镇新桥社区成立全市首家社区企业。创新便民服务。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建成“心连心邻里中心”2个、推进社区亲民化改造17个,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防控重大风险。扎实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连续9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启动“嘉州禁毒”专项行动,打掉吸贩毒窝点72个,破获毒品刑事案件56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172件“线索清仓”案件全部办结,化解信访疑难案件49件,被评为全省维护稳定先行区,区公安分局彭山路派出所获评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1)。
五、一年来,我们一心一意、改善民生,全力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安排民生支出19.7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73.35%;办好34件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25亿元,实施就业、产业、教育、医疗等扶贫专项14个。设立专项基金500万元,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贫困群众因疫因灾返贫、致贫。开展清零行动。紧盯“两不愁三保障”(12),全覆盖开展体检式督导和大排查,梳理整改脱贫攻坚以来各级反馈问题1.7万个,顺利完成脱贫攻坚调查。脱贫攻坚系统数据质量位列全国前列,被全省通报表扬。做好结对帮扶。安排财政资金750万元,实施峨边结对帮扶项目32个,助力峨边县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全力加强污染防治。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13),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9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空气质量创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启动泥溪河、磨池河河道生态治理,建成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座,水环境质量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乡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5%以上。筑牢绿色发展屏障。积极推进“三线”(14)划定工作,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强力推进违建别墅、农村违法建设整治,完成非法码头及其附属船只整治工作。天然水域全面禁捕,完成266名退捕渔民转产安置。持续推进“绿秀嘉州”行动,完成大渡河骑行绿廊、乐井快速通道以及县乡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全面整治环保问题。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96件,全力做好新一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大力开展砂石资源专项整治,查处涉砂违法案件4件。
(三)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力保障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开展“六个一批”就业行动(15),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3%。建成四川文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就业在线”全国首个试点城市。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低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村组干部基本报酬等标准,全面落实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政策,医保基金专项整治取得较好成效。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投入9371万元实施教育基建项目37个,通江小学改扩建、高新区实验小学项目竣工投用。新购买学前教育学位999个,发放“三免一补”(16)资金1029.2万元,惠及学生4万人。投入8382万元,实施医疗卫生重点项目4个,启动区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乐山市新区医院主体结构封顶,区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土主敬老院和土主区域养老中心建成投运,新增养老床位404张。建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13个,连续十届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区”荣誉称号。启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户籍清理整顿工作。国防、人防、保密、档案、港澳台外事侨务、工会、妇女、残疾人、青年儿童、新闻出版、地方志和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六、一年来,我们一抓到底、转变作风,全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坚持和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工作实效,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工作取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提升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市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市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市第3位。
(一)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使命担当,确保了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高度重视、全力配合省委第六轮常规巡视、第七轮政府采购专项巡视和疫情防控机动巡视,立说立行完成200件省委巡视组交办案件整改。
(二)坚持依法履职。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坚持区政府重大事项向区人大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区政协委员提案91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将民政、发改等5项执法权整合至区综合执法局。
(三)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免税费4.1亿元,惠及各类纳税人3万余户。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一次申请、一表填写、多证通办、一窗领证”一体化服务,以市场准入为主的企业登记注册时间由法定时间15个工作日减少到1个工作日内,个体工商实现当天办结,与峨眉山市实现政务服务“跨区通办”。扎实开展招投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围标、串标、恶意低价中标等招投标乱象,公共资源招投标市场不断净化。
(四)强化作风建设。持之以恒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加大正风肃纪力度,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156件165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支出压减5%以上。探索“互联网+”监督新模式,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审计监督,促进增收节支1.7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546.5万元。
各位代表,“十三五”及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殊为不易,充满艰辛,为开启“十四五”发展大幕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后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驻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质量不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还未完全建立;重大项目推进不平衡,要素瓶颈破解办法还不够多;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力有待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还需加力推进。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正在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四五”时期主要考虑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市中区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这期间,“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市中区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支撑更加有力。同时,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发展不足仍是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但总体上看,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多方面基础和条件没有变,未来五年将是市中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发展位势更加凸显、发展支撑更加有力的五年。只要我们胸怀“两个大局”(17),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市中区开好局、起好步。
区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乐山市市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市中区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区政府根据《建议》组织起草了《乐山市市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审议。这里,就相关内容作一简要说明。
关于战略定位。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统筹短期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一张蓝图绘到底,与时俱进谋新篇,市中区未来五年将着力打造“一城一极两地两区”。“一城”即建设巴蜀山水文旅城。依托市中区“半城山水半城绿”的特质和历史文化底蕴,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将中心城区建成“城在水中、景在城中、山水相融、景城一体”的巴蜀文旅走廊上的以文旅为特质的公园城市。“一极”即建设乐山首位增长极。优化形成“1+1+6+N”区域经济总体布局,构建以主城区为发展核心,以县域副中心建设为次级重要着力点,以茅桥镇、平兴镇、白马镇、剑峰镇、悦来镇、青平镇为重要支撑的,以一二三产集聚区为节点的现代产业承载体系,努力将市中区建为经济总量占比高、综合承载能力强、区域带动作用强的乐山市重要增长极核。“两地”即建设世界文旅首选地,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将嘉州历史文化、佛禅文化等传统文化贯穿旅游产业发展全过程,推动文旅经济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全力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嘉州韵的文旅休闲胜地。建设产城融合宜业地,紧扣城市主城区功能定位,依托旅游、文化、生态等优势,优化城市公园绿地布局,构建生态文明新景观,提升中心城市品质和能级。坚持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彰显魅力市中区新风貌,打造山水秀丽之城、历史人文之城、智慧未来之城,全力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城市环境,建设成渝地区“后花园”。推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文旅产业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为重要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两区”即建设区域协同引领区,勇担“市区一体、极核引领”使命,高质量推进市中区与周边区县同城化发展,构建产业协同、交通协同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县域副中心镇、区域中心镇、重点镇、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建设等为抓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基层治理示范区,通过加强县域基层治理系统谋划、健全完善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化基层治理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夯实县域治理基础,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保障,强化对市域经济社会治理的极核支撑,努力争创省级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区。
关于发展主线。把“文旅兴区、产业强区”作为发展主线。依托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做好文旅“四篇文章”,建成巴蜀山水文旅城、世界文旅首选地。充分发挥极核引领作用,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工业向“高新清净”转型,完善以文旅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关于发展目标。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水平、生态文明高标杆、人民生活高品质、社会治理高效能“五个高”的定性目标,同时,提出保持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到“十四五”末经济总量达到600亿元以上定量目标。对2035年的远景目标,提出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开放富强的活力嘉州、山清水秀的美丽嘉州、现代精致的品质嘉州、平安幸福的和谐嘉州“四个嘉州”的远景目标。上述目标的制定,既充分尊重全区人民群众意愿,又充分考虑了基础支撑条件,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取向。只要我们保持定力、真抓实干,这一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关于具体路径。未来五年,我们将突出七个方面的工作路径。一是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引领,建成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和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二是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深化“四篇文章”,培育文旅新业态、打造消费新场景、构建发展新支撑,全面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全面融入成渝旅游市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全省区域消费中心、金融中心、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美食中心。以建设嘉州经济开发区为统揽,加快推进“一区两园”建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聚焦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突出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全面构建“一核两区三环五园”(18)的现代农业园区空间发展新格局。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发展主线,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和新基建,争创全省数字经济先导示范城市。三是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聚焦建成成渝地区“后花园”目标,统筹推进公园城市、韧性城市(19)、海绵城市(20)、智慧城市建设,分类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成渝地区最佳居住地、最佳休闲地、最佳康养地。四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两新一重”(21)项目加快布局,力争“十四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500亿元。五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国、省、市水质考核断面全面达标,农村面源污染基本消除,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8%以上,绿色发展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六是增进民生福祉。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民生投资规模达5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七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加快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2021年工作打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市中区新征程的第一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和区委八届五次全会以来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园区建设提升年”经济工作主题,围绕“文旅兴区、产业强区”发展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市中区“十四五”高位起步、跨越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全面完成各项市下目标任务,并走在全市前列。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优先发展,打造更高质量的文旅品牌
坚持文旅兴区,以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动文旅资源整合和产品转化,全力建设巴蜀山水文旅城、世界文旅首选地。
(一)做实文旅发展基础。深化文旅“四篇文章”,确保创建成为天府旅游名县。做强核心景区。按照全市“两核两圈两带九组团”(22)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大佛景区扩容提质,实施“立体礼佛”行动计划,完成凌云路“景点变景区”项目建设,加快恢复“凌云九峰、峰各有寺”,持续推进乐山大佛景区南游客中心、“六度”文化长廊、乌尤坝禅修小镇、凤洲岛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增强大佛景区核心支撑力。实现全域可游。推进品质服务全域配套,促进“交通+旅游”“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引进建设高端主题乐园,加快推动悦来荔枝弯、平羌小三峡、高中水库“嘉州千岛湖”等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加速推进岷江、大渡河、峨眉河三条风景道建设,完善精品民宿、景观小品、特色餐饮、农事体验、产品展示等功能配套,打造全域旅游首选地。抓好品牌培育。实施文旅品牌创建工程,支持苏稽镇创建四川省特色小镇,苏稽古镇、绿心公园创建3A级景区,争创一批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宿、名品、名导。
(二)培育丰富业态产品。深化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融合业态创新,为游客提供更多样的产品、更深度的体验,建设乐山文旅融合总部经济区。聚焦“吃在嘉州”。办好美食推荐活动,做强乐山味道美食品牌,打造世界美味之城。聚焦“住在嘉州”。加快推进希尔顿、京泰·皇冠假日酒店等项目建设,推动锦江·嘉州宾馆营业,统筹运用嘉定坊、嘉州长卷等资源,打造精品民宿酒店群落。聚焦“行在嘉州”。启动四川旅游港规划建设,完成荔枝弯旅游公路等旅游干线建设,拓展旅游公交路线,完善自驾车营地配套,实现“快旅慢游”。聚焦“游在嘉州”。推进公共空间景观化,建设“城市阳台”、内河景观,形成“三江六岸”景观带。推进大佛博物馆改造提升和历史遗址构建,发挥世界研学旅游组织驻地优势,打造“乐游嘉学”研学旅游品牌。聚焦“购在嘉州”。深挖古城文化、佛禅文化、美食文化,加强文创产品开发,推动跷脚牛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聚焦“娱在嘉州”。开发沉浸式演出,把地方特色文化故事具象化、生活化、场景化和功能化;积极引进一批音乐节会、文化演艺等业态。
(三)优化提升服务质量。树立以游客为中心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发展数字文旅。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智慧旅游APP开发,完善在线预订、智慧导游、信息推送等功能,推动“一部手机游嘉州”,争创西部文旅大数据产业园。打造优质服务。实施服务设施标准化国际化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和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依法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健全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景区限量开放、预约开放、安全开放工作。加强文旅合作。完善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大渡河风景道联盟合作机制,深化与重庆武隆、大足、南川合作,抓好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南方石质文物保护基地建设。
二、坚持园区集聚,构建更高质量的产业体系
坚持产业强区,紧扣“园区建设提升年”经济工作主题,将园区作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全力建设“两中心八园”(23),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一)推动现代服务业园区化发展。全面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全省服务业强县。全面推进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完善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新培育大型服务业企业3个,力争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5个。加快实施商业聚能行动,开工建设奥特莱斯水上主题购物公园,联动万达广场、世豪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优化整合城市商业,打造现代商贸集聚区。全力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谋划金融大厦建设,推进金融示范街区、金融CBD建设,实现金融机构空间聚集。推动银行、保险、租赁等业态发展,优化金融生态系统,构建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嘉州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嘉州商贸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园区道路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西部冷链物流一期项目建设,启动西部冷链物流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城市配送,力争将嘉州商贸物流园区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加工、智慧物流、现代商贸基地。持续推进嘉州中央湿地康养度假区建设。完成中央湿地公园示范区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等业态,打造集高品质居住、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度假区。全面推进国家级苏稽古镇度假区建设。持续推进苏稽古镇二期、三期、峨眉河风景道建设以及荻坪山、曾河坝综合开发,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力推进嘉州古城文旅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嘉州古城保护开发和产业业态培育,持续推进乐山文庙等古建筑、古城墙、古街区保护性开发,打造“游城”新地标,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速推进嘉州科创产业园区建设。依托苏稽新区大学城建设,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良性互动机制,推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人才、资本、技术、市场等创新要素聚集,打造科技研发创新新高地,力争建成西部科学城乐山园区。加快推进乐山大佛文旅融合产业园区建设。围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壮大以“大佛印象”系列产品为核心的文创品牌,打造嘉州版“东郊记忆”,建成最佳文创产品集聚地。
(二)建设嘉州经济开发区。科学制定嘉州经济开发区规划,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推进嘉州工业园水口工业区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加快推进中建材PC西南总部基地、杭加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协同沙湾区共同打造绿色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川天燃气智能燃气调控制造升级项目和成发纸机项目,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进土主产业园延链强链。启动土主产业园区前期规划、环评等相关工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协同井研县共同引进纺织下游产业,引进成衣家纺和床上用品制造企业,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力争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巩固扩大电子信息产业。全力支持菲尼克斯、无线电技改扩能,打造全国最大的半导体元器件封装基地。扩容增效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推进医疗废物、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等城市生活配套项目建设,推动实现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环保文化教育展示、环保科技研发等三大功能,争创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三)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全面推进嘉州现代畜牧水产园区建设。加快岷东片区农业产业环线建设,加快推进巨星集团、正邦集团生猪养殖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白马省级水产园区培育,做响“川鱼”品牌,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全面提升农业发展品质。全面推进早春蔬菜种植园、岷江流域农旅融合示范园等园区提升建设,力争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健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支持地理标志申报。全面稳定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菜篮子”负责制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推广“土壤地图”(24),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7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0.7万吨以上。
三、坚持改革创新,打造更高质量的发展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用好改革和开放“两个动力”,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一)深化区域合作。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促进高质量发展。建好开放通道。坚持以交通“互联互通”助推对外开放、区域合作,确保第二轮交通大会战圆满收官。力争建成连乐铁路、成昆铁路峨米段、乐西高速城区绕城段、成乐高速扩容乐山段、省道308线市中区段,加快推进省道215线大件路过境段、乐自高速通江和全福连接线,开工建设乐山动车存车场、天府新区经眉山至乐山高速、岷江航电老木孔枢纽等项目,加快渝自(乐)雅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强对外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乐一体化机遇,加强与成渝城市群、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互利合作。深化与成都、重庆的产业协同,加强与市内区县的协同发展,推动与峨眉山市、五通桥区、沙湾区、井研县、夹江县同城化发展。提升招商实效。稳定民间投资信心,鼓励民间资本以混合所有制、组建联合体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坚持全员招商,用好旅投会等平台,瞄准“553”企业(25)精准招商,力争全年签约项目总金额达到150亿元、到位市外内资85亿元。
(二)深化重点改革。蹄疾步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构建健康持续的“投、融、营、管”发展循环,提高国资国企运营管理水平和在线监管效能,力争全区国企资产规模突破150亿元,实现投资10亿元以上。完善财税金融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深化税收征收制度改革,大力培植优质税源。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力争审批申请材料再减少10%以上,实际办理时限减少10%以上,推动省内行政审批“跨市通办”。完善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让各类市场主体放心创业、安心发展。抓好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深化景城、市区、街道社区、园区等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动行政执法权限和服务资源下沉。
(三)深化创新创业。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争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1亿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形成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和职称工作运行机制,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抓好高层次人才、新职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创建,完成专利申请235件。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制定金融支持创新制度,促进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四、坚持融合发展,塑造更高质量的城乡品质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市委“一主一副四星多点”(26)城镇发展总体布局,抓好主城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成渝地区“后花园”。
(一)全面实施城市更新。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促进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全力建设宜居城市。实施城市强功能补短板行动,抓好嘉定路综合改造、嘉州“城市阳台”、瑞雅路—龙游路北段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完成167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布局一批城市公厕、停车泊位、农贸市场和便民摊区。抓好主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综合整治,推动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城市交通缓堵保畅。全力建设公园城市。完善城市景观体系,加快推进绿心公园生态整治二期、竹公溪九百洞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主城区园林绿化率提高到43.5%。全力建设智慧城市。充分利用5G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建设一批新基建示范项目,大力发展智慧文旅、电商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创建为全省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
(二)全面加快新区建设。持之以恒抓好新区建设,建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苏稽新区建设。完成奥林匹克中心、苏棉大道、苏稽大道建设,加快推进苏稽大学城一期、二期、乐山一职中新校园项目建设和中央湿地公园前期工作。加快城北新区建设。推动城北新区成型成势,完善路网骨架,启动竹公溪生态城片区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抓好中心镇、特色镇建设,推动公共服务扩面提标、人居环境改善提级、产业培育质量提升,支持土主镇打造县域副中心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一巩固五振兴”(27)思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省、市乡村振兴先进镇2个、示范村8个。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坚持扶上马、送一程,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落实“四个不摘”(28)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坚决防止返贫致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路、水、电、气、通讯“五网”建设,完成茅白路(青平至白马段)改造和11个集镇道路改造提升,加快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启动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60%以上、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依托乡镇现有资源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积极探索产村相融新路径,壮大村集体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和小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组建产业联合体,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个。
(四)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完善生态环境责任体系,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彰显城市绿色发展魅力。全面筑牢绿色屏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落实林长制,深入推进“绿秀嘉州”,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持续做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野生动物保护。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加快推进泥溪河、磨池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建设,确保岷东片区小河流域稳定达到Ⅳ类水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推进绿心街道创建为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进问题整改。全面完成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防止污染问题反弹回潮,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
五、坚持共建共享,实现更高质量的民生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一)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坚守疫情不反弹底线。加强联防联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紧盯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返)乐人员排查管控和特殊行业人员健康管理,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冷冻产品监管,做好人物同防。提升防治能力。实施疾病预防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抓好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力争全区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4万份。抓好预防调度。依法落实“四早”(29)要求,完善指挥调度、监测预警、防疫医疗物资储备等体系,加强院感防控及发热门诊闭环管理,有序做好新冠肺炎疫苗采购接种。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新风。
(二)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落实江心岛开发保护重大任务,按照“一岛一策一景一特色”思想,有序推动8个江心岛恢复重建。统筹抓好城乡住房重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三年排查行动,全面完成城乡住房灾后维修加固和重建。加强防洪减灾能力建设,统筹实施城镇内涝整治、病险水库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及地质灾害防治、国家基本水文站修复等项目,加固和新建江河堤防4.25公里,建成竹公溪分洪道。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之以恒做好民生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办好民生实事。足额落实民生资金,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65%以上。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免减缓返补”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做好农民工、失业人员、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援助和托底帮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线上线下招募,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强化社会保障。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主动发现困难群体机制,加强物价监测预警,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推广社会保障“一卡通”,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持续深化残疾人“量体裁衣式”服务,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康复救助覆盖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启动平兴敬老院、水井冲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做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推进养老服务多元化全覆盖发展。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优化社会事业项目布局,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000个,加快推进太白路小学二期、肖坝小学、翡翠小学等项目建设,完成临江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嘉定中学修复项目。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实施健康市中区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苏稽新区医院项目,启动嘉康医疗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医共体建设,落实关心关爱医护人员措施,加强公立医院考核管理和民营医院规范管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支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统筹做好国防、人防、退役军人、双拥、档案、港澳台外事侨务、保密、工会、妇女、青年儿童、新闻出版、地方志和民族宗教等工作。
(五)创新推进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镇(街道)扩权赋能、村(社区)减负提能。大力推进省级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高质量完成7个社区治理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心连心邻里中心”建设和社区亲民化改造,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健全森林防灭火长效机制,加强食品、药品、重要消费品、特种设备监管,守好安全和质量底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平安市中区建设工作机制,抓好平安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持续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建设“平安市中区”“无毒市中区”。办好心连心热线,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
六、坚持党的领导,建设更高质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打造法治政府。坚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宣传实施《民法典》,启动“八五”普法。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律程序。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30)。抓好政务公开,做响“乐于见”政务公开品牌,办好政府网站。完善“府院”良性联动机制,加强行政争议预防化解。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二)打造实干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身上。树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工作取向,推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执行力。树立首善之区意识,坚持首善之区标准,着力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完善和落实激励约束、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公职人员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三)打造廉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国务院森林防灭火专项督导和省委第六轮常规巡视、第七轮政府采购巡视和疫情防控机动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31),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有机贯通,加强公共资金、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严惩群众身边“微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继续压减一般性财政预算支出和“三公”经费(32),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更需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奋力开创市中区“十四五”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注释
(1)“四篇文章”:指文旅融合、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
(2)“两园一基地”:“两园”指水口产业园、土主产业园;“一基地”指乐山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3)“三无”小区:指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院落、楼栋。
(4)“半小时经济圈”:指乐沙、乐峨、乐夹、乐井等4条城际快速干道建成通车,市中区与周边县(市、区)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5)“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6)“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7)“两手抓”: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8)“三个避让”:指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
(9)“三个紧急撤离”:指危险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
(10)五级治理体系:指区级——街道——社区——小区——院落(楼栋)五级治理体系。
(11)“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指以枫桥派出所为样板,创建的党建统领、民意引领,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公安派出所。
(12)“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3)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指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和“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
(14)“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15)“六个一批”就业行动:指优先输出一批、优先复工一批、动员务农一批、优先组织一批、创业带动一批和公益岗位安置一批,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
(16)“三免一补”:“三免”指免课本费、免杂费、免文具费;“一补”指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
(17)“两个大局”: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8)“一核两区三环五园”:“一核”指建设以主城区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园区服务核心;“两区”指农旅融合发展区和生态农业发展区;“三环”指农旅融合产业环线、岷东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环线、荔枝弯乡村旅游产业环线;“五园”指白马水产现代农业园区、小三峡流域农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青平——茅桥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剑峰——土主畜牧现代农业园区、平兴茶叶现代农业园区。
(19)韧性城市:指灾害发生时,城市能够凭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通过合理调配资源,从灾害中快速恢复。
(20)海绵城市: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1)“两新一重”:“两新”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一重”指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22)“两核两圈两带九组团”:“两核”指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两大核心景区;“两圈”指大峨眉旅游圈和小凉山旅游圈;“两带”指峨眉河休闲度假产业带和大渡河研学旅游产业带;“九组团”指夹江亲子研学旅游、沙湾大渡河水上运动休闲、五通桥人文休闲、井研农耕文化体验休闲、犍为怀旧旅游体验、沐川竹海生态休闲、金口河科考与探险旅游、峨边户外运动度假和马边民族生态文化9个组团。
(23)“两中心八园”:“两中心”指消费中心、金融中心;“八园”指嘉州经济开发区、嘉州商贸物流园区、苏稽古镇度假区、乐山大佛文旅融合产业园区、嘉州现代畜牧水产园区、嘉州古城文旅产业园区、嘉州科创产业园区、嘉州中央湿地康养度假区。
(24)土壤地图:指根据本地区的土壤、气候状况等情况,科学确定与之适宜的种植农作物,通过特定的符号标注在地图上,为农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提供指导。
(25)“553”企业:指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前3强企业。
(26)“一主一副四星多点”:“一主”指打造以市中区、峨眉山市为双极核的组团型大城市;“一副”指将犍为县建成市域副中心;“四星”指打造金口河区、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四个卫星城市;“多点”指培育若干县域副中心和中心镇。
(27)“一巩固五振兴”:“一巩固”指巩固脱贫成效;“五振兴”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28)“四个不摘”:指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29)“四早”: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0)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指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31)“一岗双责”:指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也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责。
(32)“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
区九届人大六次会议秘书处
二○二一年一月